讓客戶更具全球競爭力!-MFC《金屬板材成形》雜志 | 金屬成形商務咨詢(北京)有限公司-MFC(深圳)沖壓與鍛造展覽會

                      會議預告|MFC2023中國鈑金數字化轉型暨行業年會在安徽·蕪湖舉辦

                      網站編輯閱讀(372)

                      ????

                      MFC2023中國鈑金數字化轉型暨行業年會擬于12月22日(周五)在安徽省蕪湖市漢爵陽明大酒店舉辦,誠邀您參加!2023年即將過去,這次會議將是鈑金行業年底的收官大會,擬邀請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300人參會。

                      此次鈑金年會是MFC舉辦的第七屆鈑金年會,主題圍繞是數字化與共享經濟。2023年開年以來,內外環境復雜,企業訂單不足和經營信心不足,種種跡象表明企業經營風險加大,鈑金上下游企業如何擴內需,走出去成為今年企業發展的重心。隨之而來的企業發展方向和經營方式的選擇越來越重要。

                      目前,數字化的管理手段越來越成熟,也促進了企業管理成本的下滑,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共享經濟越來越火熱。 本次會議將圍繞數字化與共享經濟進行探討,邀請鈑金加工數字化轉型典型企業、下游主機用戶、頂尖設備、軟件、自動化、培訓機構現場演講和展示,邀請其中的專家就業內關心的熱點問題等做專題報告。會議期間將進行交流、洽談和企業參觀等多項活動。歡迎上下游的朋友參會,并預祝您收獲滿滿!往屆MFC鈑金年會現場

                      基本信息

                      會議時間:2023年12月22日(周五全天)

                      會議地點:安徽省·蕪湖市漢爵陽明大酒店

                      主辦單位:《金屬板材成形》雜志  

                      協辦單位:共享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恒立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漢諾威米蘭展覽(上海)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廣州市鈑金加工行業協會、 武漢光谷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協會、滄州市鈑金產品行業協會

                      會議主題:數字化、共享經濟

                      會議交通攻略

                      1. 從蕪湖宣州機場到酒店:距離:46公里 時間:約47分鐘,打車預計97元
                      2. 從蕪湖站到酒店:距離:5.6公里時間:約10分鐘,打車預計37元
                      3. 從蕪湖東站到酒店:距離:3.9公里時間:約9分鐘,打車預計15元
                      4. 地鐵站:①:天門上路地鐵站2號口,步行約100米,預計1分鐘②:天柱山路地鐵站4號口,步行約900米,預計11分鐘

                      漢爵陽明大酒店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銀湖北路87-89號(距方特歡樂世界800米)

                      會議初定日程

                      (最新日程以微信號:鈑金加工與焊接噴涂為準)

                      企業參觀1

                      共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始建于1966年,是一家具備全球競爭力的行業排頭兵企業。主要從事高端裝備關鍵零部件研發、生產及銷售,擁有美國Wabtec、Metso Outotec、德國SIEMENS、日本馬扎克、中國哈爾濱汽輪機、東方電氣等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顧客50余家;提供鑄造、金屬、陶瓷等3D打印機及配套裝備,為鑄造行業提供智能制造服務,擁有客戶200余家,涉及航空航天、軍工、汽車、新能源、工程機械、壓縮機、機器人等眾多領域。下設20余家子公司(海外2家),擁有員工3000人,研發人員600余人。

                      公司秉持“引領行業進步,創造更好未來”的愿景,致力于實現“聚焦高質量發展,共筑鑄造強國夢”的使命。近10年累積投入20多億元助推現有產業智能轉型、新興產業創新發展,將銷售收入的8%以上用于研發,已形成三大布局(國際化市場布局,零距離服務區域布局,高端零部件和3D打印產業鏈布局),做到三個一流(鑄造3D打印及其產業化應用世界領跑,高端裝備關鍵零部件配套能力世界一流,智能鑄造及服務行業領先),正在構筑一個生態(“互聯網+雙創+綠色智能制造”的產業生態),持續為行業綠色智能轉型貢獻力量。瑞士百超,贊52

                      企業參觀2

                      恒立生產廠區占地總面積達6萬平方米,現有員工900余人。市場覆蓋除中國各省市以外的歐洲、北美等多個國家,業務涉及工程機械、農用機械、特種車輛、新能源、市政工程等各領域,成為行業內發展快、資質全、理念新、創新多、綜合實力強的明星企業。

                      2024年分公司-浙江恒立金屬科技有限公司將全面投產,新公司總面積達15.3萬平方米,計劃年產值達30億元人民幣。

                      多年來,恒立制造始終秉承“誠信至上、優質服務、科學管理、追求卓越”的經營宗旨,為眾多國內外企業提供高標準的金屬加工配套服務。公司本著“以人為本、以德為先、以才為重、和諧管理”的理念,立足打造中國高標準的金屬結構件配送基地,成為中國金屬結構件加工制造的中堅力量。

                      講座和贊助申請

                      1、鈑金加工及用戶主機生產商都可申請做免費演講,申請成功的企業可以免費攜帶本企業兩名人員參會。

                      2、歡迎投稿會議會刊,并通過“金屬板材成形之家”與“鈑金加工與焊接噴涂”兩個微信號發布。

                      3、歡迎設備、模具、軟件、自動化、精益管理等供應商企業等申請商業演講報告。

                      4、贊助申請 本次會議接受展臺、現場視頻播放、晚宴、茶歇、參會證LOGO、資料袋、禮品、資料入袋等贊助和宣傳方式,方案詳詢主辦方。

                      會議注意事項

                      請參會代表務必在2023年12月15日前將會議回執傳給會務組,并辦理相應的會議費匯款。報名生效以報名表和匯款單據的傳真或照片為準,被接受報名并付款后提出不參加者,不予以退款,會議結束之后可郵寄會務資料。

                      會議費匯款地址

                      (支持微信和支付寶支付)

                      組委會聯系方式

                      《金屬板材成形》雜志 (北京總部)

                      聯系人:李建 18600452879

                      郵箱:lijian@mfc-china.org

                      聯系人:王思杰 13522255542

                      郵箱: wsj13522255542@mfc-china.org

                      《金屬板材成形》雜志 (華東運營中心)

                      聯系人:陸雙杰 13021959542

                      郵箱:info@mfc-china.org

                      聯系人:王琳璘 15901258519

                      郵箱:mfc-home@mfc-china.org

                      掃一掃立即報名!

                      汽車產業解構與重構掌握電動車零部件新商機

                      網站編輯閱讀(1875)

                      從1998年起,歐盟開始提倡減少碳排放,當時僅限于口頭協定,沒有強制約束;2014年歐盟正式設立全球最嚴格的汽車碳排放控制目標,以法律形式強制要求汽車企業減少碳排放,目標要求2021年汽車廠將汽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27%,2021年必須覆蓋所有在歐盟范圍銷售的新車,汽車企業無法達到上述標準,超出碳排放標準的車輛將受到歐盟每輛車95歐元/g罰款,這項汽車碳排放控制適用于所有歐盟28個會員國境內銷售的汽車,為避免遭受罰款,主要汽車企業紛紛采取因應措施,最簡單的方法是生產電動車輛。

                      image.png

                      圖1 是主要汽車生產國家碳排放標準。

                      降低碳排放(汽車燃油消耗)是全球主要車廠最重要的研發課題,達成手段之一是藉由傳統汽車零部件轉為電動化、電裝品輕量化、引擎小型化,提升運轉效率。例如為節約能源,設計整合式啟動馬達與發電機,在停車時配合自動啟閉系統(Start/Stop)作動,藉由高電壓零部件設計,使搭配的零部件如IC半導體因此承受較低電流,降低系統成本,周邊附屬零部件得以簡單化,整合式啟動馬達與發電機可于怠速(Idle)與煞車時做能量回收動作,有效減少能源消耗。

                      因應節能減碳潮流,新能源車輛與電動車輛是未來車輛發展焦點,無論是新能源車輛或電動車輛,車身中皆須應用大量的電力電子組件,各項零部件對電力的要求更勝以往,即使傳統以機械為主的零部件,目前已發展到透過電子組件控制以求高效、精準目的,在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動力系統電動化程度日益提升,部分零部件因應車輛電動化,須重新設計/開發以期符合需求,而對應車輛系統用電量增加,應用高效節能電力組件亦為車輛電動化發展重點。

                      電動車輛藉由電動化零部件改善污染排放,以電動控制或電力電子零部件創新設計,改進運轉效率與延長行駛距離,汽車依動力電池配比多寡電動化程度區分為純電動、全混、輕混與微混動力系統,簡單地說就是電池電力與電動馬達擔負動力系統的配比差異性,純電動車表示完全使用動力電池作為電動化動力。

                      image.png

                      汽車產業重組與零部件產業轉型

                      電動車輛利用電動馬達、動力電池取代原有(汽油或柴油)引擎、燃料系統,作為電動車輛主要動力來源,屬于傳統內燃機引擎的進/排氣系統或燃料供應系統、變速箱、油壓裝置、倍力裝置、總泵、轉向系統等零部件,亦變得精簡或不再需要,改由電子零部件控制電動車的啟動、運轉、停止以及加減速等。

                      除此之外電動車還在傳統汽車既有的懸吊系統、車體、輪胎等裝置上面,增加避震彈簧、避震器、懸吊臂、電動空調系統、高壓線組等零部件隨著車輛系統朝向電動化、電子化趨勢發展,動力電池、電動馬達等電子零部件占整車成本的比例明顯增加,原有的引擎、變速箱等燃料系統在整車成本的比例逐步減少,傳統車輛與電動車輛零部件種類與選用差異,如表1所示。

                      image.png

                      圖2 BMWi3 座艙(Cabin) 使用CFRP 復合材料實例

                      動力電池在電動車輛成本所占

                      的比重最高(40%~50%),其次是驅動系統,成本占比由原先傳統內燃機引擎的22%~24%,降低到10%~20%。其中電動車輛利用電動馬達(33%~43%)、電動馬達驅控器(39%~47%)、汽車整車控制器(4%~8%)、傳動機構與傳動軸(8%~10%)、冷卻系統(4%~6%)取代既有的引擎(35%~40%)、輔助設備(18%~22%)、傳動機構(20%~27%),以及排氣系統(8%~11%)。電動車輛其他成本則包含車殼(8%~19%)、底盤(5%~9%)以及其他零部件(6%~15%)等。因為電動車輛衍生許多傳統(內燃機)車輛新增加的控制器、動力電池、功率組件或功率轉換模塊,形成整車與零部件產業重組現象,也為電動車輛整車與零部件開啟產業轉型機會。

                      汽車輕量化與模塊化零部件

                      汽車輕量化可透過生產小型車輛、改善汽車結構與使用輕質合金、高強度鋼板或橡膠與塑料材料等方式達成,車輛可以小型化系因汽車采用了前置引擎、前輪傳動,取消了傳動軸、差速器齒輪等零件,使結構更精簡,其它結構上的改善如使用高強度鋼板、中空結構及小型化等,在歐、美、日車廠已逐漸落實,橡膠與塑料材料于汽車使用量快速成長,因應汽車輕量化的做法受到相當重視,競相提升輕量化材料在汽車上的使用比例,其中橡膠與塑料材料無論是重量、制造性、材料成本等,都具汽車零部件輕量化材料使用優勢,使用量逐年增加。

                      車廠透過生產小型車輛、精簡汽車外型設計、零部件小型化設計與使用輕質合金等方式達成汽車輕量化的目的,近年來汽車為兼顧乘坐空間與傳動效率,采用前置引擎與前輪傳動,取消后傳動軸、后軸差速器與齒輪組等零件,使結構更精簡;其它如車身板金材料、制造方法與機構改善、中空結構設計及小型化零件應用等,在歐、美、日的汽車業者逐漸落實,各車廠競相提高輕質合金在汽車零部件的應用比例,其中又以高強度鋼板、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等輕質合金最受矚目。

                      image.png

                      輕量化汽車零部件實施方法

                      實現電動車輛輕量化主要有幾種途徑:一是采用輕質材料,如使用低密度的鋁及鋁合金、鎂鋁合金、工程塑料或碳纖維復合材料等,使用高強度鋼板替代普通鋼材,降低鋼板厚度,二是優化輕量化結構設計,對汽車車身、底盤、引擎等零部件進行結構優化,三是采用先進的制造技術,如雷射拼焊、液壓成型、鋁合金低壓鑄造與半固態成型技術。

                      電動車系由車體、底盤、動力機構、懸吊、輪胎、電池組、轉向機構、剎車機構、電動馬達與空調等系統零部件或模塊所整合而成,其中車體與底盤占電動車總重約2/3比例,電動車輕量化的重點在于車體與底盤零部件設計與制造,車體與底盤輕量化有助于電動車整車減輕重量。電動車輕量化可藉由車體結構設計(優化設計、減少零部件數量、創新結構設計)、輕質材料應用(橡膠/樹膠、輕質合金或高強度鋼板、碳纖維等復合材料等)、制造技術(成型技術、零部件鏈接組裝技術或異質接合技術)等方式達成輕量化目的。

                      image.png

                      電動車輕量化主要關注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基于改善電動車電力消耗的輕量化,其二是基于提升電動車性能與安全性能的輕量化,電動車輕量化可藉由下列方式達成,如(1)車輛小型化,

                      (2)車輛重新設計與零部件減量,(3)輕質材料選用,具體實施方法可分為零部件設計與制造。

                      越來越多的電動車輛零部件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由于質量輕巧與機械強度等特性,全球主要車廠競相開發與試量產,目前碳纖維復合材料被開發應用于汽車零部件的實例計有車身、底盤、車頂、車門、汽缸頭蓋、引擎蓋、尾翼、壓尾翼、中控臺、裝飾條、儀表盤、傳動軸、特殊動力傳動系統、座椅、座椅墊、尾翼擾流板、后視鏡外殼、車架懸臂、車側裙擺、導流罩、A柱、遮陽板、散熱器護罩、側護板、踏板、副保險桿等車身、內飾件與外飾件等,如圖2是BMWi3座艙(Cabin)使用CFRP復合材料實例。

                      汽車零部件產業已經跨越國界演變成跨國企業并在全球競爭,且競爭越來越激烈,世界各國的消費者對汽車零部件的要求呈現多樣化,零部件發展趨勢是要求在各方面的性能不斷提升,例如安全性、可靠性、污染物排放、油耗/碳排放、設計實用性等,而汽車產業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創新性產品開發難度不斷增加,諸如上述因素導引車廠在汽車零部件研發投入巨大心力,車廠還必須承受零部件制造、管理、市場推廣、售后、庫存等巨大的成本壓力,汽車零部件模塊化提供了精簡化與降低成本的對策。

                      零部件模塊化的概念逐漸被車廠開發應用,以VW汽車為例,從產品平臺化衍生出來的零部件模塊化開發,是對應激烈的市場競爭的必要手段,VW提出模塊化戰略,實施MQB平臺產品開發計劃,汽車零部件模塊化開發必將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研發與制造的趨勢。另外,以Tesla為代表的電動車整合技術則顯現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電動車的結構由于省略傳統引擎、變速箱、傳動軸等復雜的機械零部件或系統,所以整車設計更容易導入模塊化理念,未來汽車設計將與目前ICT產品一樣,具備高度標準化與共享化特性,組成最終產品的各個次系統(Sub-System),都將由模塊化的開發方式因應。

                      主要車廠汽車零部件的模塊化已達到車門模塊化、儀表板、內飾件、車身等模塊化,如VW的MQB、Nissan的CMF、Toyota的TNGA等,表2所示,是汽車集團整合資源,零部件共享與模塊化案例。

                      Hyundai將使用Canoo的EV滑板式底盤應用于各式電動車輛,與電動新創公司Canoo合作,共同開發緊湊型與超小型電動車架構,預計在2025年之前推出11款電動車,希望使用Canoo的滑板式底盤新平臺,簡化電動車的開發流程與降低成本。

                      功率轉換控制器是電動車輛產業普及化決勝點

                      電動車輛整合汽車電子應用導致汽車電子產值逐年增加,半導體功率組件簡稱功率組件,是電動車輛電子裝置的電能轉換與電路控制核心,主要用途包括變頻、整流、變壓、訊號處理與控制等,同時具有節能功效,功率組件逐漸應用于電動車輛等領域,功率組件須具備功能有:(1)在各種應用中具備更高能源效率;(2)更高的載流能力,在600~1200V典型電壓條件下,載流能力需達100~300A;(3)更優異機械與電氣性能,確保能夠承受惡劣汽車環境,同時滿足防失效設計所有安全與保護要求;(4)更低的電磁干擾與寄生電感,由于大電流切換或轉換與高電壓會產生極強的電磁場,包括傳導或噪音/電磁干擾與對汽車感應電子裝置造成影響等。

                      由于輕混復合動力車的電動馬達功率有限(不足20kW),所需的電池電壓比全復合動力車或純電動車的電池電壓低,為降低各種功率組件成本(電池、控制器、切換開關、電容器等)考慮?,F階段輕混復合動力車使用200V電壓,而全復合動力車或純電動車電壓則高達450~1500V(在安裝升壓器的條件下甚至更高),所有的復合動力車輛均使用驅控器(Inverter)做為電動馬達驅控器,并多導入絕緣閘雙極晶體管(IGBT)或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晶體管(MOSFET)應用,由于功率輸出特性,IGBT已被視為最佳性價比的半導體開關組件。為達到最優性能與最低損耗,需要優化驅控器轉換電壓(降低系統的整體雜散電感),并縮小電壓與IGBT阻斷電壓的差距。

                      image.png

                      盡管傳統引擎汽車可以相對輕松地從12V電池供電與相對應的12V/14V交流發電機獲取車載系統電氣需求。由于復合動力車采用幾個系統,需要更高的功率等級,對輕混復合動力車、全復合動力車、插電式復合動力車或純電動車而言,耗能最多的當屬電動馬達驅動裝置,該裝置需要在沒有引擎支持情況下,至少在一定時間內能有效驅動車輛行進,半導體功率組件在電動車輛(復合動力車、純電動車等)扮演重要角色,表3,是功率組件的主要功能。

                      電動車輛的高壓電力應用,導引電動車輛采用兩種功率模塊,將直流轉換為交流型態,以便驅動電動馬達的DC-AC驅控器,以及在高壓電力與12V電力之間實現電能交換的直流轉換器,復合動力車仍需要12V電力,因為多數標準汽車電子系統都采用12V電力(如車內燈照明、方向燈等),驅控器與轉換器處理或轉換幾千瓦(kW)的功率輸出,需要配備優化半導體功率組件與復雜的高效能電子裝置。

                      功率組件主要應用在電動車輛功率轉換控制器,包含驅控器、直流轉換器、車載充電器與直流快速充電樁等,隨著電動車輛比例增加,從2019年到2030年,全球HV/PHV/EV/FCV系統明顯成長,銷售量將迅速增加,2030年全球電動車輛系統產值預估1969億美元,較2019年成長約6.2倍,如圖4所示。預估2030年全球電動車市場2360萬輛,較2019年成長10.7倍,與電動車相關功率轉換控制器成長6~12倍,功率轉換控制器將是電動車輛系統需求成長快速且關鍵的產品。

                      線傳控制零部件的創新應用

                      線傳控制(X-by-Wire)系統源自飛機駕控(Fly-by-Wire)概念,已于航空與軍事車輛行之有年,使其應用載具得以表現優異操控特性并提高系統可靠度,線傳控制系統將成為先進車輛與汽車的技術發展重心,因應汽車導入市場,多數與車輛安全相關之機械操作次系統(Sub-system),逐漸更換成具高可靠度的線傳控制,其中X代表與汽車安全相關的操作,線傳控制是藉由車載控制網絡(CANBUS)通信協議鏈接電子設備,藉以控制引擎或機構的方式,其控制系統都可藉由機械或油壓裝置,將傳統車輛上原先各自獨立操作的復雜機構或零部件改以訊號取代或整合,并經由車輛行車計算機控制,大幅提升電動車輛操縱性與安全性,汽車機械結構得以因此精簡化,進而提升車輛設計靈活性,達成輕量化的目的,汽車電子應用技術的突飛猛進,線傳控制將成為新一代汽車設計的重要議題。

                      目前已上市的傳統汽車或汽車多有線傳控制的應用例子,線傳控制計有線傳轉向控制、線傳懸吊控制、線傳煞車控制、線傳油門控制、線傳排檔控制等應用方式。

                      汽車導入線傳控制應用,可以省略傳統的氣動、液壓或機構,取而代之的是傳感器、汽車電子控制單元、電磁的執行機構,傳感器精度、控制單元硬件可靠性、抗電磁干擾性、控制算法的可靠性與容錯性、執行機構的快速性、各系統控制單元之間的通信實時性、車載控制網絡整合能力等,攸關線傳控制的功能與應用。

                      image.png

                      圖3 Nissan Murano 線傳轉向控制應用實例

                      線傳轉向應用實例

                      汽車轉向系統的基本性能是保證車輛在任何情況下轉動方向盤時有較理想的操縱穩定性,隨著汽車電子技術的精進發展與汽車功能系統的整合,汽車轉向系統從傳統的液壓助力轉向系統、電控液壓動力轉向系統,發展到現在逐漸推廣應用的電動液壓動力轉向系統。

                      典型的線傳轉向系統由方向盤總成、電控單元與轉向執行機構等3大系統所組成,負責感測駕駛員駕駛意圖的轉角傳感器與轉矩傳感器,整合在方向盤總成系統,為了提高系統的可靠性,電控單元通常設置3組及以上,各系統互為安全備份,當某一系統電控單元發生故障時,備份的電控單元立即接手,防止故障發生,線傳轉向系統與現有的電動動力轉向(EPS)比較,最大差異是省略轉向機柱等機械結構。

                      精簡轉向機柱后,線傳轉向系統的結構配置可以大幅簡化,原有的剛性連接機械零部件逐漸被電子訊號線所取代,不僅節省駕駛艙空間,還可以刪減轉向系統與機構的重量,提高汽車燃油經濟性。此外由于傳統的剛性連接機構被取代,駕駛不再承受到路面顛簸所帶來的方向盤振動,汽車發生正面碰撞事故時,駕駛員不至于受到轉向機柱的撞擊傷害,節省出來的空間可以配置腿部安全氣囊,從而改善汽車安全性。

                      image.png

                      NissanMurano線傳轉向的理念是源自EA2的概念車設計,圖3是NissanMurano線傳轉向控制應用實例,透過線傳轉向技術的應用,可大幅簡化轉向機構零部件,精簡車輛配置空間,新一代的汽車設計因此變得更具彈性,透過線傳轉向的優化設計技術,可精簡機構件數量與配置空間。

                      導入智能制造零部件產業精進

                      汽車已進入產品多樣化及生命周期縮短的時代,以汽車產業制造業為例,2000年各主要汽車廠能夠提供的車款并不多,如BMW當時只有12款車型可供選擇,2017年增加到28款,車型選擇款式增加后,反而導致車型生命周期縮短,BMW新車款生命周期從以往131個月縮短到106個月,如何依照消費者需求調整產能,成為汽車廠與汽車零部件企業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適度對應汽車零部件生產效率、研發與制造成本、不良率、高值化,甚至是零部件物流調度等。

                      未來的汽車產業將朝共享經濟與高度定制化的趨勢發展,因應共享經濟汽車產業需求,汽車產業將要求成本下降、強健性要求、快速在地維護,可能支持的制造技術計有數字平臺建構、聯網環境建構、積層制造技術應用于售后維護服務、擴增實境技術應用于售后維護服務。

                      因應高度定制化汽車產業需求,汽車產業將要求銷售/制造/服務的整合,可能支持的制造技術計有三維掃描/三維建模(3DScanning、3DModeling)、積層制造技術應用于定制化服務、彈性制造系統、大數據分析應用于生產/服務等。

                      因應共享經濟新商業模式興起,汽車產業制造技術需求將會有所變化,新的共享經濟模式將會造成汽車所有權及使用模式變化,汽車所有權集中于營運者,汽車使用率大幅增加,相對地,汽車零部件耗損率提高,對于汽車強健性以及實時維護需求提升。擁有汽車個人使用權模式仍會存在,但會轉向定制化趨勢,以彰顯個人設計風格及品味,因此訂制化服務及彈性制造方式將應運而生,導入智能制造具有下列意涵:

                      (1)引進自動化設備,增加產量;

                      (2)降低生產與材料成本,提升附加價值;

                      (3)提升專業人力素質,解決缺工的問題;

                      (4)改善汽車零部件供應體系效率,改善服務質量;

                      (5)鏈接產銷信息,提升工廠管理效率;

                      (6)配合智動化生產,縮短設計與研發時程,快速進入市場;

                      (7)強化定制化與少量多樣產業需求;

                      (8)創造新一波的就業機會;

                      (9)促進異業結合,創造價值。

                      新世代車用零部件開創產業新局從電動化零部件發展趨勢觀察,朝需求兩極化→大量生產/規模經濟、定制化與(少量多樣)/導入市場時程縮短。電動化→電動化零部件增加,電力電子組件/模塊需求成長(化合物半導體應用)。智能化→汽車電子進化,附加價值提升,異業轉型。

                      就電動化而言,宜關注功率轉換控制器發展,技術上的需求是大電壓(400~900V)&大電流、熱對策(功率轉換)與運轉效率提升,課題分別是IGBT、SiC、GaN于驅控器、SiC于直流轉換器、SiC、GaN于車載充電器、直流快充椿(EVSE)、無線充電等應用。就線傳技術而言,宜關注線傳(油門、駕駛、轉向、煞車、懸吊等)信賴度與可靠度技術應用,后續的課題是電控化與機電整合、零部件精簡化與模塊化與創新機構設計等。

                      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長期專注零部件制造與外銷,隨電動化零部件需求成長,企業宜持續關注橡塑料射出成型,規畫產業轉型,布局電動車輛橡膠/塑料零部件,利用3D打印,替代模具、夾治具制作,縮短進入市場時程;輕質合金應用于電動車輛機會增加,高強度鋼板應用與材料成本合理化是近期關切項目;復合材料或異質材料隨定制化需求,將增加使用頻率,成型技術與接合技術是后續關注課題。電動化零部件智能制造則可藉由自動換線與無人搬運車(AGV)、人工智能與工業物聯網導入應用、次世代智能機器人與自動光學檢測(AOI)—光學辨識等生產智動化,優化制造與生產效率,提升產品附加價值。

                      電動車浪潮下的機床工具產業發展

                      網站編輯閱讀(1701)

                      在國際減碳共識下,電動車浪潮席卷全球成各界關注重點,根據EV-volumes研究數據顯示,全球電動車銷售在2020年達324萬輛新高,與2019年相比成長率高達43%,其中中國(占比41.3%)為最大單一市場,德國(占比12.3%)及美國(占比10.1%)為第2及第3大市場;帶領電動車崛起的指標廠商——TESLA為目前市占(24.5%)最高電動車廠,但傳統車廠均在讓持續投入電動車開發,Volkswagen(市占約6.6%)及RNM(Renault-Nissan-Mitsubishi)聯盟(市占約5.6%)旗下電動車款如ID3及ZOE等皆創銷售佳績,市場共襄盛舉的意味越來越濃厚。知名研究機構-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預測2030年開始電動車占比將大幅提升,至2040年估計達全球車市之55%,超越傳統燃油車之占比,正式迎來電動車時代。

                      image.png

                      另一方面,國際制定碳排標準,如歐盟的碳排放標準為2025年與2021年相比需要降低15%,至2030年降低37.5%,讓各國開始訂立禁售燃油車時程,如挪威設立2025年達標,英國、丹麥及新西蘭設立2030年達標,法國及加拿大設立2040年達標,數據顯示各先進國家紛將于2050年前全面轉換成電動車;加拿大、新西蘭、挪威及英國等更設立2050年前達到凈零排放承諾(Net-zeropledge),此舉確立未來30年電動車產業為各國首要發展目標。

                      電動車趨勢對機床工具影響

                      依據研究機構PTR指出機床工具產業在車輛領域應用約占

                      35%~40%,電動車發展趨勢下將替機床工具產業帶來變化。電動車與燃油車相同之處為架構皆由動力、車身及底盤等系統組成,兩者最大差異為動力系統,雖然引擎及進排氣相關零組件需求逐漸降低,但取而代之的三電系統(電機、電池及電控)需求大增,創造機床工具新發展機會。

                      image.png

                      圖2 全球電動車市場預測

                      國際產業調查機構Mc Kinsey&Company分析指出,從燃油車、混合動力車、插電式混動車進展至電動車過程中,動力組件——電機(馬達)加工需求將逐步提升,以車床(占40.2%)、沖床(占16.4%)及銑床(占13.6%)最大宗,電機所需繞線制程將衍生相關機械設備契機,McKinsey&Company預估繞線制程相關機械設備資本支出,將從2020年2億美元成長至2030

                      年6億美元;電池部分需求提高,以車床(占21%)及銑床(占19.3%)類型加工居多,電池芯需要的堆棧(層積)制程為衍生出新加工商機,McKinsey&Company預估堆迭制程相關機械設備資本支出,將從2020年5億美元成長至2030年14億美元;傳動組件部分,轉換至電動車進程中相關組件如齒箱、齒輪仍存在,加工需求以銑床(占36.3%)、車床(占16%)、磨/搪床(占13%)應用為主。

                      image.png

                      圖3 全球禁售燃油車及凈零承諾時程

                      電動車組件加工需求

                      電機及傳動

                      電動車動力系統相比燃油車較為單純,不同于引擎結合變速箱傳統模式,電動車即使不采用變速箱,僅靠單速齒輪比結合電機轉速變化,也可完成動力傳遞及高低速變換需求。其中身為動力來源的電機,內部定子及轉子之硅鋼片用量連帶水漲船高,硅鋼片所用制程為沖壓成型,沖壓所需模具需要相關機床工具加工制程,加上傳動部分所需要的齒輪及殼體加工等,創造一系列的關聯產業商機。隨著電動車日漸普及下,多速齒輪比應用可能讓變速箱應用再度崛起,像是國際車用零件大廠Bosch就研發CVT4EV電動車用變速箱,透過變速箱多速齒輪比變化,讓動力傳輸效率更優于單速齒輪比,如此便能降低電機維持在高轉速之耗能,以及提供高低速不同情境需求,期能提升電動車高低速性能及更佳的續航力,后續發展是否改變目前趨勢值得密切關注。

                      電池

                      電池組為電動車關鍵核心組件,占整車成本約35%~40%,在續航力要求下整車所搭載的電池組體積龐大,其中上蓋、外殼、基座及保護蓋等皆為高加工需求組件,為求輕量化多采鋁合金及高張力鋼板材質;根據SNEResearch指出,2020年電動車電池市占前三大廠,依序為中國——寧德時代(占24%)、韓國——LG(占23.5%)和日本——Panasonic(占18.5%),另BNEF估計到2030年鋰離子電池需求將突破每年2.8TWh(terawatt-hours),相當于80個TESLA超級工廠的年度產量總和,高于現階段需求7倍,由此可見在電池需求將大幅增長下,綜合加工機與沖壓機等運用也將同步提升。

                      車體

                      除此之外,零組件簡化是電動車發展另一趨勢,以TESLA旗下MODEL3與MODELY后車體件相比為例,MODEL3原所需70多個組件在MODELY上改設計成為1件,配合電池結構化設計,達到消除車輛異音、安全性提升、增加續航里程及節省生產資源等附加價值,對于車廠組裝及產線成本亦具極大優勢;另一開發重點——模塊化底盤為各大車廠現階段推行模式,像是TOYOTA的e-TNGA及Volkswagen的MEB平臺,透過共享模塊化底盤亦能達到提高產能及降低成本目的,一體式組件鑄造機及成型機床工具可藉此機會增加上述零組件運用。

                      沖床大企業——金豐的觀點與布局

                      金豐機器表示相當看好電動車發展,認為應用于電動車電機之硅鋼片及電池殼的沖床需求會提升。金豐內部針對電動車所需電池殼與電機部件,分析集團內部可相對應的沖壓機臺,包含80t、110t及250t等系列,除了單機開發外,也有提供整廠整線智慧化解決方案之規劃服務。

                      在電池應用部分,旗下各式沖床機臺可對應不同電池殼體與上蓋規格。金豐表示電池殼體形狀有圓形及方形,中國電動車采方形居多,電池總成內部由數十甚至數百個電池組成,可見使用沖床加工電池殼需求龐大。由于電動車目前最大市場為中國,且電池相關零件正處于起步階段,金豐亦積極布局與當地電池大廠合作切入電動車供應鏈;電機部分,金豐長期提供相關零組件所對應的沖床設備,在電動車發展下更是加重開發力度,如發展高速沖床以應未來硅鋼片的大量市場需求。

                      金豐沖床運用在汽車產業之業務約占40%,旗下沖床系列可針對電動車大部分中小型零件進行加工。目前金豐最大規格為2500噸沖壓機臺,大型零部件部分如大型電池基座亦可進行沖壓,精度也能一次到位;此外,金豐也相當注重智慧化導入的重要性,開發如遠程監控及維修等功能,以創造差異化并增加設備附加價值。

                      image.png

                      因應未來產業趨勢變化,金豐將朝著大型化、高效率之伺服沖床發展邁進;在技術面,金豐除了著重在伺服沖床等生產效率提升,同時布局復合材料的加工設備以因應未來高階應用;市場面部分,金豐看好美洲是未來電動車制造市場商機,期能在電動車浪潮下,為集團創造更大收益。

                      電動車興起引領機床工具產業新布局

                      由于全球各國政府相關碳中和、禁售燃油車之政策法規推力強勁,以及國際車廠產品規劃改變,加速全球電動車產業應用。傳統燃油車進展到純電動車,差異最大部分為電機取代引擎(含變速箱),電池系統取代燃油成為主要的能量來源;雖然引擎、變速箱及進排氣系統之切削加工需求不在,但取而代之的電機、電池殼體及齒輪加工需求仍高,另外也創造沖壓、壓鑄及堆棧等加工方式需求,讓未來機床工具產業應用發展可期。

                      電動車零組件制造趨勢,包含電機組件高效率及自動化生產、電池及電力模塊自動化生產及減速齒輪制造等,另因應電動車的車體輕量化需求,鋁合金組件及復合材料元件應用與加工需求增加,增加非傳統加工技術(水刀、超音波、雷射、堆棧制造等)應用,開發機床工具設備新技術,同時也帶動相關制造自動化與模塊化生產需求。

                      展望未來,全球機床工具產業的市場發展趨勢變化迅速,早已從大量生產模式,轉變成少量多樣、彈性生產的型態,除了單機自動化之外,更進一步發展整線、整廠智慧化解決方案,滿足客制化的生產需求。由于汽車工業為我國機床工具產業的最大應用端市場,因應電動車崛起,機床工具設備將會朝著復合式、多任務式、大型化發展。另透過智慧化技術加值,加上虛實整合、顫抖抑制、熱變位控制、3D實時仿削與干涉檢查功能、語音接口、機臺加工狀態監控、生產數據可視化及預知保養監控系統等智能化功能,符合電動車產業的高階制造需求。

                      我國經歷過傳統燃油車主要發展時期,因傳統車輛供應鏈封閉,相較于國際機床工具大廠可優先供給該國汽車產業,中國機床工具較難切入國際汽車供應鏈,故此次電動車所創造的新興產業生態發展趨勢,讓各界無不卯足全力參與;基于國內優秀的產業供應鏈優勢,藉由軟硬件應用及自動化整合加值,發展智能機械與智能制造,提高機床工具設備附加價值與差異性進而強化國際競爭力,期能主導產業脈絡發展及創造我國機床工具產業新契機。

                      淺談門內板新車型階段主機廠精度培育要點

                      網站編輯閱讀(1642)

                      近年來,隨著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自主品牌的汽車,不僅在外觀上與外資品牌相當,還對自身車體精度,部分位置的配合美觀性等要求進行提升。由于自主品牌的不斷發展,加上合資品牌的價格下降,汽車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為了搶戰市場,就需要新車快速迭代,所以對于新車型覆蓋件模具開發過程中的品質培育要求也越來越高。

                      汽車覆蓋件模具常規的開發流程基本如下表1,從表中可以看出,模具機加工裝配完成后,即進行品質培育,模具廠的品質培育,受限于模具廠接了各大汽車廠商的模具,需要平橫各家的開發資源,加上又是首輪出件需要與CAE分析對比,同步也需要進行品質培育,最后達到出貨要求。

                      image.png

                      本文主要講述的是某車型前門內板的模具回到主機廠后,通過做好主機廠內的調試流程優化,基本調試流程如表2。同時做好模具廠與主機廠調試對比,做到主機廠的品質培育調試為模具廠的延續,同步將生產提速與品質培育結合起來,從而做到品質快速提升,達成量產品質要求。

                      image.png

                      出首件前

                      在模具出首件前,需要先了解模具在模具廠的基本調試狀態,就需要對相關輸出物進行收集,例如調試時的基本參數,以及調試的最后實物,用于評價模具廠與主機廠零件的品質對比,如表3。

                      image.png

                      小結:在主機廠出首件前,需收集在模具廠時的各項參數,以確保最少變化點的產生。從而保證一次就能做好,減少走彎路的時間,快速做到廠內品培。

                      首次出件

                      按照從模具廠收集回來的相關參數,進行首次出件,每一工序均需要參照模具廠的參數進行,包括各項參數,諸如生產閉高,生產速度,壓邊力的大小選擇等,如表4、某車型門內板回廠后首次出件時各項參數對比情況。

                      image.png

                      通過對比在模具廠與主機廠的出件參數,來確認零件品質的變化點,差異到底是什么所引起的,是基于機床差異,還是基于生產參數,還是基于調試材料的變化。綜上,首件精度確認非重要,需要對首件做一輪基本檢證確認,檢證需要做到如下幾點:

                      零件品質檢證確認

                      出首件后,由品質人員進行檢查確認,重點檢查開暗裂,以確保零件不裂,不皺。

                      檢具檢證確認

                      ⑴先對檢具進行目視檢查,初步確認檢具的零貼,基準等是否符合技術標準要求,以確認零件的基準正確,詳見(圖1)。

                      image.png
                      image.png

                      ⑵檢查零件在檢具的零貼,使用手工,輕敲或者是橡皮泥或者是藍單扣合看著色,尤其是基準孔位置,確認零件是否貼合檢具。

                      ⑶檢查完零貼后,按照檢具作業指導書對零件進行裝夾,進行數據檢測,保證檢具的裝夾做業方式一致。

                      ⑷為確保檢測工具的差異,要求檢測工具一致,保證測量工具統一。

                      零件精度確認

                      精度數據檢測完成后,使用從模具廠的帶回來的精度測量報告進行整體合格率的對比,通過整體的合格率來對比,以及具體的差異位置來對比而來分析確認,同是將原來帶回的有精度數據的零件,放在一起進行對比確認,如表5。

                      image.png

                      通過整體的精度對比表后,發現精度數值差異,在回過來對出件參數進行對比確認,同時也可以選用廠外帶測量數據的精度件,進行分析確認,確認是因為場地的不同而產生的精度差異。

                      綜上,在確認完精度差異后,我們就需要通過OP10調整材料流入量來,OP30來調整模具整形量來確認恢復模具廠時的精度數據。

                      二次出件

                      由于首件時已檢證確認到品質精度變化,所以二次出件以模具參數調試為主,通過恢復OP10的材料流入量,調整OP30的整形量來進行精度恢復。

                      OP10的材料流入量恢復:對于OP10的材料流入量的恢復,通常是通過調整壓邊力的分布,平橫塊的調整,板件上加砂紙等方式,通過將帶回來的OP10工序件與母線件進行扣合或者是圖表記錄材料流入量是否一致,如圖2、在調整完流入量后,對比模具型面及壓邊圈的著色對比,如圖3。

                      對于OP30的整形量恢復:主要是通過帶回來的著色件進行對比,通過在局部位置的R角加貼膠帶或使用快干粉等進行模具工作狀態恢復,如圖4。

                      image.png

                      圖4 OP30 整形工序

                      小結:通過對OP10的材料流入量進行驗證恢復,OP30的整形量等進行驗證恢復后,確認精度對比,從而來快速檢證精度恢復,整改的方向性,做到快速驗證分析。此輪出件后,即刻安排進行精度檢證確認。

                      三次出件

                      在二次出件的基礎上,此時,我們的模具端拾器等基本開展完成,并已基本完成自動化的確認,在二次出完件的同時,在開展一輪自動化件,與二次恢復材料流入量的手工件進行

                      對比,已提前確認主機廠的自動化件對精度的影響。

                      四次出件

                      本輪的件,由于是已經對比的自動化件與手工件的對比,本輪的件已經是最接近母線生產時的件,與母線的最大差異為,未進行過批量生產提速的件,此時的件,已可以開展我們在主機廠的常規性調試,諸如通過調整材料流如量,整形量的調整,來進行裕度調試,精度提升等品質培育需求。

                      小結:整體前四次出件,我們已基本確認了模具精度提升方向與裕度改善方向,從一開始,就明確了模具調試先以恢復模具廠的狀態,再是主線的自動化匹配差異,不是從頭開始做起,只是一步一步的進行品質優化與提升。

                      五次出件

                      由于前期調試時,生產速度未提起來,在后續的調試中還需要對精度進行時刻監察,因為主機廠最終需要的是批量快速生產,所以還需要對每次提速的后零件進行一輪精度確認與裕度確認,所以品質培育需要與生產提速結合起來,由于后序的生產效率提升,零件在母線的生產受到工況發生變化,如在零件上的碰撞,皮帶傳送速度,零件本身的剛性等都會對精度產生一定的影響,如圖五。

                      image.png

                      圖5 某車型生產線投料時板件與皮帶之間的關系圖

                      結束語

                      做好模具在主機廠內快速恢復調試,需要做好如下事項:模具回主機廠前,做好各項基礎數據記錄:生產參數,材料流入,精度現狀,研合狀態,精度零件,最后一輪精度拉延件。

                      模具回主機廠后:先對比確認由雙方機床差異引起的變化點,通過機床差異的變化點,尋找修模改善方案,通過調整材料流入量,整形方式等進行恢復。在確認雙方機床差異的情況下,同步確認生產工況的影響,如自動化的取放件,皮帶運輸等。在材料流入量與整形恢復的過程中,同步調整成型裕度,確保裕度調試和精度提升在一步內完成。模具回主機廠調試穩定后,將生產提速與精度最后提升進行聯合對比,在逐步提升,從而快速達到量產品質。

                      創新是為了讓客戶驚艷

                      網站編輯閱讀(1815)

                      傳統的客戶滿意度調查與改善,并不會提升客戶真正的滿意。建議以雙因子理論發想,創造出客戶從未想象的驚喜工作與生活方式,客戶滿意度就能提升。機械業中的機器設備業與金屬加工業,可為創新改變的最佳伙伴,建議由日常作業即起實踐。

                      image.png

                      依客戶滿意度調查所做的改善創新不會讓客戶滿意

                      國內企業多有執行ISO、TQM、精益管理……等等管理措施,這些質量管理政策中,都有一個重要指標工作:客戶滿意度調查。經由客戶滿意度調查的結果,作為產品、服務流程甚至營運模式改善創新的方向。

                      日前聽一位經營者抱怨說,全公司早已貫徹客戶至上理念,業務單位隨時搜集客戶滿意度信息,也聘請專業營銷公司,將這些信息融合客戶背景進行分析,以掌握客戶期望,轉化各項創新改善提案,落實于產品開發與公司營運上。做了這么多,為什么客戶還總是不夠滿意呢?我回答:因為做了太多的客戶滿意調查,限制您的滿意度提升。針對響應客戶需求的改善,只是解決當下的問題,在執行當下問題的創新改善同時,客戶又發現新的問題了,客戶就一直在不夠滿意狀態。

                      讓客戶驚艷才是滿意

                      如同組織行為中常被提及的雙因子理論,我們要激勵員工,分別有兩種因子,一種是保健因子,不管怎么做,員工永遠不會滿意的,例如薪資、福利、以及物理環境……等,這類激勵,只能降低不滿意度,無法創造滿意度。另外一種是激勵因子,就是如果做得好的話,就能真正的激勵員工,提高滿意度,例如自我實現、成就感、尊重……等??蛻舻臐M意驅動來源,一樣可以分為保健因子與激勵因子。那些出現在客戶滿意度調查的項目,客戶早已熟悉且經常討論的,如價錢、質量、服務、交期……等,都是保健因子。針對這些不滿意度改善,只能減少客戶不滿意度而已。這些項目只需維持與同業相同水平,不要讓客戶不滿意就可以了。創新的重點要放在與客戶直接相關的項目。

                      客戶在乎的不是我們的產品或營運模式為何,這都與客戶沒有直接相關,客戶關心的是他自己的生活與工作的方式,也就是我們的產品與服務,如何改變客戶自己的生活與工作方式,并讓客戶對這新的生活與工作模式感到驚喜和興奮,不禁發出“哇”的驚呼,就些是激勵因子,也是創造客戶滿意度的來源。要提高客戶滿意度,必須進行改變創新,而不是改善創新,對客戶的工作與生活模式進行發想,提出客戶從來沒有想象過的項目,讓這些項目改變客戶的生活或工作模式,并產生驚喜感覺??蛻魸M意度便能真正被創造出來。

                      image.png

                      為客戶創造驚喜的生活與工作模式是企業的責任

                      曾有同仁跟我說過,為什么客戶的生活與工作模式要我們來想,不是他自己想呢?我的回答是因為客戶無法想,也不會想。每個人都已深陷既有的生活與工作模式,在慣性中過活,限制了對未來的想法,所以無法想。而企業對于客戶的生活與工作模式為局外者,反而旁觀者清,可以想象出客戶沒有設想過全新的生活與工作方式,且要實現全新的生活與工作方式,常要搭配許多新的技術來成就創新產品或營運模式,這些也不是現有產品與服務應用者(客戶)的能力范圍,反而是產品與營運模式創造者(企業)擅長之所在,所以企業應該比客戶更會來想像。企業比客戶更有想法,且更會想象其未來的生活與工作模式,為客戶創造一個驚喜的未來。

                      機械設備制造業可為金屬制品制造業形塑創新

                      機械產業中的機械設備制造業與金屬制品制造業,兩者既是同業又是客戶與企業的關系,可作為客戶滿意度創新改變的良好范例。日前一位任職機械加工廠的主管訴苦說:“公司設備新穎、福利好、待遇高,為何總是征不足員工?!蔽蚁胧悄壳熬蜆I人口對于機械加工廠印象,多停留在環境骯臟惡劣、工作粗重、收入不高等黑手工作模式,擔心待在此類工廠中,難以忍受工作環境的吵雜、高溫,所以人就難找了。

                      不久前參觀兩家強調智慧制造的機械設備制造公司,工廠以自動化規劃,經營管理也以數字展現,強烈的科技感重塑其公司及相關產品形象。內部更建置示范性機械加工廠,展現客戶可如何運用其供應的機器設備,有效地提升其產品質量、成本與交期;但是在參觀之時,總覺得有一點點的遺憾,不知哪里還可以再加強。直到同行友人在參觀過程中表示身體略有不適,產生頭暈以及嘔吐感覺,才發現這兩家示范工廠,仍保有機械加工廠的本質,冰冷的機械外觀設計、制式化的員工、尖銳的設備運作聲、伴隨空氣中彌漫的切削油味道,一切運作呈現的還是傳統的黑手印象。讓習慣辦公室環境的友人不適應了!

                      數位科技的應用,讓設備商所創造出現科技感的產品與服務;但機械加工廠的本質、黑手的刻板印象,依然深刻存在。這些高階自動化的設備,提高了產品附加價值與售價,但對以中型企業為主的金屬加工業業者,多不易負擔,且雖然機器設備企業創造出高度科技感的產品與服務,對于客戶的工作與生活模式改變依然有限,難以大幅提升客戶滿意度,創造出相對的績效。個人常在想,如果機械設備業者換以改變客戶生活與工作模式進行創新改變,例如讓其客戶也就是金屬加工從業人員,由技術黑手轉換模式成為職人工匠的工作與生活模式。以此想法去創新設計其機械設備與服務流程,會不會為雙方帶來更佳的績效呢?

                      ?

                      改變由日常實踐開始

                      創新服務是不停歇的流程,今日創新改變的激勵因子,明天就變成的改善型的保健因子。執行創新改變的企業,必須隨時關心客戶的工作與生活模式,掌握外部科技的變化,經常想象為客戶創造出驚喜的生活與工作模式。最后要跟業者說,請檢視您的日常工作,是否有三個方向的實踐項目呢?如果有,恭喜您!您的客戶滿意度將有機會持續提升了!

                      疫情期間制造業的轉變——智動化制造單元技術

                      網站編輯閱讀(1222)

                      自2020年起COVID-19疫情爆發,沖擊全世界不同產業,供應鏈斷鏈以及人流管制影響產業運作。企業為了防疫,開始導入遠距工作的新型態營運方式。對于制造業而言,遠距工作導致工廠內人力縮減,同時產生設備維護以及生產管理的問題,因此促使制造業的快速轉型。以智動化的技術取代傳統人力,可以減少產線人員配置,使產線人力吃緊問題得以解決,同時減緩疫情對制造業所帶來的巨大沖擊。

                      image.png

                      另一方面,在少量多樣的消費市場下,制造業者對需求多樣性的應變力、對市場反應的速度以及產品質量等都是關鍵。在面對不同客戶的需求時,制造業者要如何因應此市場環境,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制造設備的智動化以及數字化。當數字邏輯控式與硬體設備緊密結合,就能使工廠產線更彈性化。因此智動化設備不僅成為制造業者高度無人化與彈性化的助力,更能幫助制造業在疫情時代轉型,降低防疫措施造成工廠人力調配的影響。

                      產業焦點中提及根據市調機構MarketsandMarkets的報告指出,2020年制造業數字轉型之市場規模預估為463.1億美元,然而COVID-19疫情加速進行企業數字轉型,預測2021年市場規模為529.9億美元,相較2020年大幅成長14.4%,且預測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130.9億美元。制造業進行數字轉型是勢在必行,而且將會引領未來制造業的發展。

                      國內制造業生產現況

                      汽車及航天零部件生產制造是國內金屬制品產業中重要且具競爭力的領域,國內也培養出許多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例如濰柴集團、華域汽車、北京海納川、寧波均勝電子、寧德時代、玉柴集團等。這些領域業者其生產模式大多以中小尺寸工件及中小批量之生產為主,生產樣態則大多以單機搭配人工搬運或簡易料倉,效能亟待提升。

                      由于汽車及航天零部件少量多樣化的特性,這樣的生產方式會面臨產線轉換時間成本過高問題,這其中包含了工件的上下料、在制品的管理儲放、人工機器設備加工參數調整等作業。不僅大大影響了整體生產效率及彈性,也缺乏產線實時監控、數據采集等功能。

                      此外,刀具的自動化管理系統也是迫切需要的,往往金屬加工品的質量與刀具的掌控有密切的鏈結。尤其特殊材質金屬加工件由于硬度較高且原料成本高,刀具磨耗大。機床機邊刀庫數量有限,生產過程中須仰賴人力外部進行換刀作業,增加刀具壽命掌控的風險且換刀的過程中影響了生產機械的稼動率。因此如何有效地擴大動態儲備刀量且提供機床的自動換刀機能也是另一重要議題。

                      image.png

                      智動化制造單元技術

                      智動化制造單元技術以五軸立式綜合加工機為核心,整合多軸取放載具及環形倉儲模塊,使該智造單元具備物料彈性生產及刀具自動更換功能。同時為進一步提升國產機床智能化表現,另一重點項目則是在機床控制器上,導入軟件模塊平臺概念。利用PC-NC架構中PC端的開放特性,分別以單機智能化及單元智動化兩大方向開發智能軟件模塊,使單機提升加工精度、效率,也讓整個單元產品具備智能派工、自動刀具管理、彈性生產等符合智能制造趨勢之功能。

                      生產機械的周邊延伸整合設計

                      智造單元技術概念的實施整合了泛用尺寸的(工作盤<800mm)五軸立式加工中心機及臥式加工機、利用多層外部環狀倉儲設計作為彈性使用備料空間(10~21個格位)以及一多軸取放載具(荷重500~800kg)針對單一制程需五分鐘以上的生產需求,建構成整套單元化產品架構。多軸取放載具采四軸圓柱座標型構型,擁有升降、水平、旋轉之運動自由度,高強度結構使其能負荷重物,使多軸載具可應用于于托盤移載。環形倉儲系統結構,環狀架構具有體積緊湊特點,與傳統倉儲結構相比,單位面積之物料儲存量最高可提升至300%。再者,為提高倉儲系統使用彈性及效益,倉儲內使用之托盤模塊亦可用于刀具存放的設計,每一刀盤可置放6~12把刀具以供系統彈性調配使用。

                      透過多軸載具可直接抓取刀具托盤至機床進行刀具更換作業,有效利用倉儲空間擴充機床備刀數量,讓本產品使用上能夠更加彈性。機床對準國內航天及汽車零部件產業中小尺寸工件加工需求,整合一五軸立式加工中心機。連同多軸載具及環形倉儲進行一體化的設計,以智造單元的產品系列導入國產金屬加工應用市場。

                      智能化軟件控制模塊

                      智能化軟件控制模塊有兩種類型的軟件技術,分別為單機智能化軟件技術及單元智動化軟件技術。單機智能化軟件技術,其主要目的是提供加工應用的智能型支持功能,例如:自動載重參數調整、高效率切削及機內狀況預警等功能,可有效提升精度提高加工效率及穩定性。其中以下功能作常用之應用介紹:

                      (1)自適性載重參數調控:該功能可自動估算工作臺承載工件之重量,并且根據載重程度調整相關伺服參數。當工件重量較重時需要搭配較長的加減速參數,以及較低的增益參數。此功能可于加工時有效抑制機臺振動。

                      (2)復合式溝槽切削路徑規劃:該功能以縮短加工時間及提高刀具壽命為主要考慮,于切削路徑規劃考慮擺線切削與螺旋切削作為優化的面向,此舉可于加工過程中,保持刀具切削角度恒定,以保持工具的負載恒定。

                      (3)主動式異警通報系統:使用者隨時隨地都可透過手機掌握廠內機臺訊息,機臺發生問題可及時處理。異況、完工的發生時間與結束時間皆可遠程確實掌握。

                      (4)Zerodowntime(零停機):該功能可協助使用者排定保養計劃,使用者可提前了解需要更換的零件,提早執行更換或清潔的動作,降低機臺因維修停機的可能性。

                      (5)CCD監視:可拍照記錄,更容易回報問題及實際情況。在辦公室即可看到機臺內的加工實時影像。當異警發生時,將發生的前后30秒錄制成影像,藉以還原機臺異警發生的實際狀況。

                      單元智動化軟件技術

                      單元智動化軟件技術為系統性考慮,其目的在整合機床、多軸載具刀具等自動化組件的群體控制,以達成彈性自動化生產目的,因此結合MES、APS等數據庫系統、設備連線、派工邏輯設計、刀具壽命檢知、物料管理等技術將會是設計的重點考慮。功能簡介包含如下:

                      (1)智能派工功能:為達成彈性自動化生產目的,鏈結生產排程數據庫,可依照加工排程時間、工件入庫時間、現場人員優先權設定,進行工件自動上料,生產過程中可針對不同工件上載不同加工參數進行彈性化生產。

                      (2)刀具智能管理功能:刀具管理功能可依照刀具使用壽命、待加工件刀具需求及機內刀具比對結果,排定自動換刀任務。由派工系統執行換刀作業。

                      (3)彈性物料管理功能:透過RFID系統進行管理,工件可于上架時綁定加工參數,派工系統會依綁定的信息索引排序,取得工件參數進行自動加工。

                      智能化軟件控制模塊是一個PC-Based平臺化架構,可不斷更新App,除了可以協助制造業者提升機臺附加價值。容易導入產線及穩定性也是智造單元的設計考慮,數字數據的應用透過圖形導引方式,可快速且可靠的呈現生產線狀態讓各個層級的操作端從遠程也能實時掌握產線訊息。

                      善用智造單元技術提升生產效率

                      在后疫情時代中,加速了原本缺工及精進人員運用效率的思維,尤其于制造產業透過智動化制造單元提升產線可調彈性。而MES、APS直接鏈結生產功能的系統整合,于派工連線、刀具智能管理以及彈性物料管理等單元智動化軟件功能也在產線精進的范疇內占了很重要的角色。除了有助于管理層調整派工人力,減少單一操作人員之工作負擔,同時在基礎操作員的缺工環境下也獲得紓緩。尤其搭配有機邊倉儲的智造單元設計于在無人的環境下于夜間不間斷的工作,亦大幅提升生產稼動率及效率。而這波因應疫情而凸顯的彈性生產、智動化元素、遠程掌控的生產的需求慢慢的在成形,也許在不久的未來透過技術的普及,可于眾多國產的產品中,增加一條彈性智造單元的整合性產品系列。

                      無縫不銹鋼管生產工藝及其軋制油的發展概述

                      網站編輯閱讀(1650)

                      根據國際不銹鋼論壇(ISSF)預計,2021年全球不銹鋼消費量將因新冠肺炎疫情緩解而出現V型恢復,消費量預計增長328萬t,達4452萬t。隨著我國工業實力增強,建筑、石油化工、電力等行業發展迅速,極大地促進了我國鋼管行業的發展,因而近些年不銹鋼管的消費增速和需求量也逐年上升,發展前景良好。2020年,我國不銹鋼管產量為8954萬噸,無縫鋼管產量為2787萬噸,無縫鋼管中的品種之一無縫不銹鋼管由于耐腐蝕性好、韌性高以及較易成型性等優點備受青睞。在不銹鋼管軋制加工時,潤滑條件對于鋼管的表面質量、模具壽命以及加工的正常進行有重要的作用,2020年,無縫不銹鋼鋼管總產量約為126.1萬t,而不銹鋼冷軋時軋制耗油量按2kg/t計算,則就單一無縫不銹鋼冷軋軋制用油的市場需求總量將達到2500t左右。

                      image.png

                      圖1 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鋼管公司無縫鋼管生產線

                      無縫不銹鋼管的生產工藝

                      我國無縫不銹鋼管的生產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包鋼、上海五鋼(集團)有限公司、長城特鋼有限公司、大連鋼廠、撫順鋼廠、大冶特鋼有限公司、成都無縫鋼管廠等,雖然每個生產設施的具體工藝設備不同,但其生產過程主要分為熱軋無縫不銹鋼管生產工藝、冷加工無縫不銹鋼管生產工藝以及熱擠壓無縫不銹鋼管生產工藝。

                      熱軋無縫不銹鋼管生產工藝

                      熱軋無縫不銹鋼管生產工藝的原料為圓管坯,經過切割機將其切割成長約1m的管料,并送至熔爐加熱至約1250℃后進行穿孔后,通過軋管機連軋再利用錐形鉆頭對鋼坯打孔即可形成鋼管。

                      熱軋生產工藝流程為:圓管坯→加熱管坯→穿孔→三輥斜軋、連軋或擠壓→荒管加熱→確定直徑→熱處理→矯直成品管→精整→檢驗→入庫。

                      冷加工無縫不銹鋼管生產工藝

                      我國不銹鋼管的生產主要采用“斜軋穿孔+冷加工”的工藝,而其中無縫不銹鋼管產量的65%需要使用冷加工制作成成品,無縫不銹鋼管冷加工通常以“冷軋為主,冷拔為輔”,冷軋定壁或冷拔改變鋼管規格和控制外徑,以滿足不同規格和品種的生產要求。目前,冷拔機、冷軋機的發展方向以“高速、高精度、長行程、多線”為主,應用較多的機型有YLB250t、YLB550t、LG60-H、LG110-H等系列機組。

                      冷拔生產無縫不銹鋼管工藝流程為:外構管坯→加熱管坯→穿孔→錘頭→酸洗→潤滑→拔制→退火→切頭→水壓→檢查→成品。

                      冷軋生產無縫不銹鋼管工藝流程為:煉鋼→圓鋼軋制→穿孔→冷拔→冷軋→退火光亮→拋光內表面→拋光外表面→驗收檢測→入庫包裝。

                      熱擠壓無縫不銹鋼管生產工藝

                      熱擠壓工藝進行無縫不銹鋼管的生產是世界上主要生產工藝方式,采用熱擠壓法生產的產品質量穩定,直接使用連鑄坯為原料,品種更換靈活、產量質量穩定、直接生產熱擠壓成品管,也能生產異型斷面管等優點,目前擠壓機組尚需從國外引進,如久立3500t擠壓機、包鋼6000t擠壓機均從德國引進。

                      熱擠壓生產無縫不銹鋼管工藝流程為:管坯剝皮→切斷→鉆孔→倒角→清洗坯料→加熱→擴孔→加熱→擠壓→矯直鋼管→噴丸→切除頭尾→酸洗→檢驗→包裝入庫。

                      無縫不銹鋼管軋制過程中的摩擦與潤滑

                      在無縫不銹鋼管的軋制過程中,軋件與軋輥相互接觸的過程,摩擦力是兩個物體界面間的切向阻力。為了減少外摩擦引起的摩擦熱和變形熱等不良影響,必須在軋件和軋輥之間加上潤滑劑進行潤滑。工藝潤滑最重要的功能是減少變形區接觸弧表面上的摩擦系數和摩擦力,降低軋制總壓力和能量消耗。在軋制工藝過程中,軋輥處于高溫高壓摩擦工況下,表面極易磨損,導致軋輥表面產生凹坑和變形,而凹坑和變形又加劇磨損,形成惡性循環,軋輥因磨損而迅速報廢。目前,主要采用耐磨性能好的高速鋼軋輥和應用軋制潤滑技術二種途經來降低能耗,提高生產率,降低軋輥成本和改善帶鋼表面質量。

                      鋼管軋制時,采用適當的工藝潤滑可以降低軋制力20%~30%,軋機主電機電耗減少8%~20%。同時由于潤滑劑具有防粘減磨的作用,使得變形金屬與工模具之間的摩擦狀況得到明顯改善,進而使工模具磨損減少,使用壽命延長。在軋制過程中,采用工藝潤滑可提高軋輥使用壽命40%左右,減少換輥次數,提高生產作業率。

                      無縫不銹鋼管軋制工藝對所用工藝油品的潤滑極壓性能要求非??量?,一般來說工藝油的最大無卡咬負荷PB和燒結負荷PD分別要求不小于700N和5000N。

                      無縫不銹鋼管軋制油在其生產中的潤滑作用

                      經過對無縫不銹鋼管生產工藝的中的摩擦磨損對軋制過程影響的研究,發現軋制油產品在無縫不銹鋼管生產工藝中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幾點:

                      減少摩擦系數和摩擦力。潤滑劑在變形區內形成和保持一定厚度的潤滑膜,可以有效降低摩擦系數和摩擦力、保證軋制過程的順利進行;同時較低的摩擦力和摩擦系數也意味著較低的軋制總壓力和能量消耗,從而可增大道次壓下量。

                      減少軋輥磨損。在高壓高速的軋制過程中,如果軋輥處于無潤滑狀態,將會造成軋輥的嚴重磨損,而使用潤滑劑可使軋輥的磨損明顯減少。

                      潤濕作用。利用潤滑劑的潤滑作用可使軋件表面保持良好的潤濕狀態,防止金屬間黏著,從而提高壓延效率。

                      冷卻作用。軋制過程中金屬表面摩擦會產生大量的熱,如不能及時排走這部分熱,會極大影響金屬的機械性能和表面性狀,因此有要求軋制油具通過對流換熱和汽化把熱量從固體(軋件和軋輥)表面及時帶走。

                      提升表面質量。在軋制過程中,采用工藝潤滑可以顯著改善產品的表面質量,減少表面缺陷。

                      無縫不銹鋼管軋制油的組成

                      無縫不銹鋼管軋制加工時的潤滑條件對于鋼管的表面質量、模具壽命以及加工的正常進行有重要的作用,早期無縫不銹鋼管軋制使用動植物油、礦物油以及兩者的混合物進行潤滑。隨著無縫不銹鋼管加工工藝的提升,如軋制線速度以及軋制壓力的提高,并且市場上對無縫不銹鋼管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的日益嚴苛,要求軋制油有更好的冷卻性能、極壓抗磨性能、防銹性能、氧化安定性能以及退火清凈性能等,因而發展到以礦物油、合成油為基礎油輔以高極壓、潤滑性能的硫氯添加劑以及其他功能性添加劑的配方體系。對市面上常見的幾款不銹鋼管軋制油的分析如下:

                      image.png

                      由表可見,隨著石油煉制、潤滑油生產水平的提高以及環保政策的嚴苛,軋制油基礎油的精制深度進一步提高,各類添加劑如不含硫氯體系添加劑的發展不斷取得突破,使得軋制油各項性能指標進一步優化和提升,能滿足適應更為復雜的不銹鋼管加工條件,同時國產某品牌C中的不含硫氯添加劑的軋制油也更加環保。

                      無縫不銹鋼管軋制油的發展趨勢隨著近年來國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以及相關政策法規的出臺,從“綠水青山”的環保角度出發,傳統硫氯高含量體系不銹鋼管軋制油產品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而開發環境友好型無縫不銹鋼管軋制用油成為行業內的共識,無縫不銹鋼管軋制油在軋制過程中對軋制油產品的要求在今后發展過程中將要求軋制油產品具有以下特點:

                      ⑴優異的潤滑及極壓抗磨性。隨著加工效率的提升,冷軋過程中的摩擦以及軋制壓力的增大,軋制油產品必須具有優異的潤滑性能以減少摩擦,同時還應具有良好的極壓性能,降低軋制壓力,機器加工和能量損耗的同時提高軋制的加工精度和效率。

                      ⑵優異的抗氧化性。不銹鋼管軋制油產品在循環冷軋使用過程長期處于周期性的高溫與高壓環境中,且直接暴露于空氣中,因此油品極易因氧化而變質,影響軋制油產品的品質和使用壽命,所以要求軋制油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性能。

                      ⑶優異的冷卻性能。為避免無縫不銹鋼管受到冷軋過程中因接觸摩擦產生的大量熱量而導致變形摩擦溫度過高,同時塔形配置的輥系散熱不佳,因此要求軋制油產品具備良好的散熱性能以使熱量及時從帶鋼和軋輥表面轉移,保證軋制過程平穩。

                      ⑷優異的退火清凈性。不銹鋼冷軋板帶的退火溫度一般在900~1080℃之間,要求在退火工藝后無縫不銹鋼管表面色澤光亮,無油污殘留,無碳化物污染等現象。

                      ⑸環境友好型。軋制油產品在研究過程中,不僅需要滿足以上生產性能,而且也需要從保護環境的角度出發,具有不含損害人體健康的組分以及刺激性味道的揮發性氣體等,追求高生物降解率和無環境毒性等環境友好型綠色軋制油產品。

                      結束語

                      無縫不銹鋼管廣泛應用于家電、化肥、航天、汽車及石化等行業,而我國當前無縫不銹鋼管生產需求現狀為部分高端產品仍需進口,低端產品產能卻過剩。伴隨著我國城鎮建設發展的加快、天然氣事業的提速以及油氣通道戰略的實施,這些舉措將為拉動無縫不銹鋼管需求形成巨大的動力,是鋼管市場快速發展的重大利好。而在無縫不銹鋼管生產過程中,無縫不銹鋼管軋制油技術也將隨著軋制工藝的進步、基礎油和添加劑技術的發展而不斷迭代,使得無縫不銹鋼管軋制油不僅具備優異的潤滑性、極壓抗磨性、抗氧化性、冷卻性和退火清凈性等特性,更要從“綠水青山”的環保角度出發,開發環境友好型無縫不銹鋼管軋制用油,為中國無縫不銹鋼管行業的發展和環境保護作出貢獻。 

                      薩瓦尼尼:提升門業巨頭長春鑄誠競爭力

                      網站編輯閱讀(1462)

                      和電梯行業一樣,門業也是鈑金加工的一個重要應用行業,伴隨著中國的房地產的成長而快速發展。這兩個行業的特點產量大,精度高,對產品一致性和安全性要求嚴格,同時隨著人力成本上升和產品個性化定制的需求,行業對生產線柔性化加工的需求也在增加。在這兩個行業,薩瓦尼尼的設備和整線占到了相當的比例,本期我們采訪了薩瓦尼尼在門業的核心之一的長春鑄誠集團的張新根總裁,該公司2001年采購了薩瓦尼尼在中國門業的第一條鈑金柔性化生產線,時隔二十年,又采購了一條全新的生產線,再次在門業引領了自動化、智能化和數字化的新潮流。

                      image.png

                      長春鑄誠:網點遍布全國的門業巨頭

                      長春鑄誠集團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科技型的生產企業,憑借其雄厚的生產研發能力與先進生產設備的完美結合,現已發展成能夠提供齊全門類產品的現代化專業制造商。旗下的鑄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占地4萬平米,年生產能力10萬樘;鑄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占地10萬平米,年生產能力20萬樘,整個集團合計總年產值能達約4億元。

                      目前長春鑄誠在全國34個城市都設有銷售網點及辦事處,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尺寸和配置的定制化產品供其選擇,包括:鑄誠安全門、德式防火門、醫療門、裝甲門、特種門等10余個系列500余種產品。依托于高效研發、精細生產和鑄誠模塊式產品服務,長春鑄誠在生產規模、技術實力等方面居行業前列。

                      image.png

                      在產品方面,鑄誠醫用門系列包括病房門、手術室門、氣密門、清潔門等,尺寸可以從2m×1m做到3.8m×1.6m,設計和質量上沿用歐美標準,滿足醫院等潔凈環境的需求。除了醫用門以外,鑄誠還精于防火門的研發與銷售上。鑄誠德式防火門系列產品按照精細化標準,尺寸范圍能從2m×1m做到4.6m×5m,這也是現有國內可以制作的較大尺寸的防火門。鑄誠從產品整合的角度,實現了門墻之間的搭配組合,提供門墻柜一體化設計。從門產品生產,到鋼制墻板的制造,以及最終現場的安裝,鑄誠致力于為各類客戶提供系統化、定制化解決方案。

                      欲善其事 先利其器

                      擁有薩瓦尼尼設備是大多數鈑金企業的終極夢想,因為這意味著拿到了進入高端鈑金市場的通行證。上世紀九十年代,長春鑄誠通過海外考察認識了薩瓦尼尼,并在經過一系列的溝通和交流后,于2000年引進了第一條薩瓦尼尼S4+P4鈑金柔性生產線,這也是中國門行業中的第一條薩瓦尼尼柔性線,從此開啟了中國門行業柔性制造的新篇章。

                      在此之前,鑄誠所有門類產品都是按照傳統工藝生產方式——以人工加上傳統機床組合來進行生產。與國內許多制造企業相似,首先使用轉塔沖完成沖孔工序,進而利用數控折彎機完成折彎工序,期間上下料過程需要大量的人工來進行配合?!霸谝胨_瓦尼尼設備之前,傳統的制作工藝受到了員工工藝水平的限制,操作員的熟練程度,人員的流動性,都會導致產品質量的不穩定,進而可能造成折彎上的尺寸相差好幾個毫米,這在成品上是無法進行修復的?!辫T誠集團總裁張新根說道。

                      而在引進了薩瓦尼尼鈑金柔性生產線之后,立竿見影地為鑄誠提升了其產品質量的穩定性。薩瓦尼尼鈑金柔性生產線特有的復合沖頭庫、萬能折彎模具以及專利的程序控制軟件,可以在全自動和高集成的方式下運行,且加工過程中無需換模,將人工因素的影響降到最小,無論生產單件產品還是多品種產品,其質量始終保持高度一致,加工精度得到了保障。而薩瓦尼尼獨有的折彎算法可自動優化折彎參數,從而降低板材的廢品率。P4多邊折彎中心配備的MAC3.0自適應板材特性補償技術可實時檢測材料特性差別,自動補償折彎角度,以確保每一個工件的折彎都精準且高質。

                      除了保障整個生產過程的質量穩定性,薩瓦尼尼還為鑄誠帶來了柔性生產模式和以及效率上的提升。對比沖孔工藝方面,原先使用的傳統轉塔沖床對工作環境的要求較高,耗電量也相對較大,不同產品的沖孔也往往需要中途換模。在折彎工藝方面,傳統折彎機的模具常常需要定制和更換,在折彎過程中需要大量人力來進行操作,并且無法滿足定制化生產的要求。這些都使得傳統模式的低附加值時間冗余,造成生產成本會比較高,效率比較低,無法適應小批量的客戶化生產。而薩瓦尼尼S4沖剪復合中心配備的復合沖頭庫,最多包含96種模具,每個模具擁有單獨的控制系統、并始終處于可使用狀態,無需停機即可實現“0”秒自動換模,這為鑄誠節省下了大量時間成本。折彎工藝方面,P4多邊折彎中心配備的自動機械手可對板材進行自動定位,一次定位自動完成多邊折彎,并可將板材的剪切誤差控制在第一道折彎邊上。另一方面,P4的萬能折彎模具以及獨特的編程和應用特性,讓鑄成在生產不同工件是免去了傳統折彎機的換模工序,節省了大量折彎循環時間。薩瓦尼尼設備的這些特點都保證了鑄誠為其客戶提供定制化產品的能力。

                      image.png

                      在節省人工成本方面,薩瓦尼尼更具有著顯著優勢。在原先鈑金生產流程中,傳統沖壓和折彎一整套工序共計需要15名操作人員,按照平時兩班倒的生產計劃,一共需要30名操作人員,平均一年的人工成本就要花費將近180萬元。薩瓦尼尼鈑金柔性生產線可實現對金屬板材一站式的沖壓、剪切、折彎和物流傳送,只需要1名工程師事先進行編程操作,整個加工流程無需對半成品進行中間環節處理,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無人化”熄燈生產,這為鑄誠省下了十數名人力的昂貴人工成本。

                      薩瓦尼尼:全方位提升企業競爭力

                      最重要的是,薩瓦尼尼為鑄誠帶來了全球領先的制造理念,其智能化的軟件和獨特的柔性加工工藝,不僅給鑄誠產品創新廣度和研發速度方面帶來了較大提升,也助力了鑄誠工廠生產方式的轉型。鑄誠在薩瓦尼尼應用團隊的幫助下,結合自身門類產品的特點做了詳細的可行性分析,將產品的設計和生產與薩瓦尼尼制造系統做到了完美匹配。依托薩瓦尼尼軟件的參數化、圖形化編程,以及多邊折彎中心獨特的折彎工藝,鑄誠能夠設計和生產出競爭對手所無法模仿的獨特產品,同時,也讓少人化、精益化和及時生產等先進生產方式成為可能,幫助減少生產過程中的低附加值時間,讓產品的附加值獲得了顯著的提升,為長春鑄誠在門行業幾十年來的領先地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暗靡嬗谒_瓦尼尼柔性線帶來的這些生產優勢,鑄誠集團每年創造三四百萬元的效益是沒有問題的?!辫T誠集團總裁張新根先生如是說道。

                      二十年后,添置薩瓦尼尼第二條鈑金柔性生產線

                      21世紀初,長春鑄誠憑借”鑄誠牌”防盜門進軍全國市場,在門行業小有名氣,此時具備戰略意識與長遠目光的企業高層已經開始考慮企業下一步的發展計劃和市場定位了。在實地走訪考察歐美地區的一些行業展會以及當地生產企業,深入了解國外的生產模式、生產標準以及發展趨勢后,鑄誠相信薩瓦尼尼設備可以助力企業未來走上高端制造業之路,于是2001年引進了第一條薩瓦尼尼鈑金柔性生產線。

                      截止目前,這條世紀初的薩瓦尼尼柔性線已平穩運行了20年,至今每天還是全負荷生產,持續地為鑄誠創造著效益?!拔覀兺瑫r期從韓國、美國等地引進的其他鈑金加工設備,已經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和復雜的生產過程中被逐漸淘汰了,唯獨薩瓦尼尼的這條產線憑借著先進的技術理念和過硬的設備質量,在我們鑄誠工廠中運行二十多年至今,期間還經歷了一次新舊廠房的搬遷,到目前幾乎沒有發生過什么質量事故?!辫T誠張總說道,“目前我們這里工業門每年的產出量在10萬樘左右,產品質量都很穩定,產品的尺寸誤差能控制在0.1毫米之內。由薩瓦尼尼設備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的口碑是非常好的,幾乎從未收到過客戶的質量投訴?!?/p>

                      image.png

                      這20年來,薩瓦尼尼作為全球鈑金柔性加工技術的典范,也在不斷更新自身技術、研發新的產品,通過應用大數據、智能算法、物聯網、自適應等工業4.0技術,同時依托自研軟件并引入智能工廠理念,為用戶量身打造柔性制造解決方案?!敖鼛啄?,市場上對于定制化產品的需求量日益增高,薩瓦尼尼設備的柔性加工能力,可以完美實現產品的批量化及定制化生產二合一,符合鑄誠集團的生產理念和市場定位?!?/p>

                      張總在提到新設備采購時侃侃而談,“薩瓦尼尼在過去二十年為鑄誠帶來的價值有目共睹,因此集團在擴產采購新設備時將薩瓦尼尼作為了首選。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溝通后,我們在2020年又采購了第二套薩瓦尼尼鈑金柔性生產線,其最新的智能制造技術也助力鑄誠在企業智能化、自動化和數字化轉型之路上再一次向前邁進?!?/p>

                      作為國內門行業領先企業,集團發展壯大的同時,鑄誠也面臨著門行業轉型升級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在這個精益化智能化生產模式主導下的工業4.0時代,鑄誠集團與薩瓦尼尼將一同開啟合作共贏新篇章!

                      image.png

                      長春鑄誠的薩瓦尼尼生產線簡介

                      image.png

                      產線描述

                      長春鑄誠擁有兩條薩瓦尼尼S4+P4鈑金柔性生產線:

                      一號線引進于2000年,至今已經連續服役超20年,目前依舊每天滿負荷生產。

                      二號線引進于2020年,包括MD單塔料庫、S4沖剪復合中心、S4卸料裝置T2L/AGV、ACP折彎中心上料裝置、RIP板材翻轉裝置、P4多邊折彎中心和SAP下料裝置。

                      工作描述

                      ⑴原材料入庫。用戶使用叉車將裝有板材的托盤放

                      置到MD單塔料庫的進料裝置上,隨后進料裝置自動將托盤放到指定庫位。

                      ⑵自動化MD單塔料庫。

                      MD單塔料庫的進料裝置會按用戶要求在指定位置對板材進行雙板檢測后將其放置到S4沖剪復合中心的上料處。自動化的MD單塔料庫可以在不同層數放置不同的板材,通過薩瓦尼尼特有的管理軟件,實現不同板材之間的交替生產。

                      ⑶S4沖剪復合中心。

                      S4采用矩形復合沖頭庫,最多可安裝96個沖頭,每個沖頭都是由獨立的液壓系統控制,能獨立沖壓;板料的加工過程中,沖模的轉換時間為“0”秒,因為每一沖頭都隨時處于一個“待工作狀態”(對于轉塔沖床,需要旋轉轉塔來更換沖壓模具),因而生產效率是傳統的轉塔沖床的數倍。在復合沖頭的旁邊,有一對可獨立剪切的直角剪,刀片間隙自動調整;它可以沿著X和Y方向剪切任意長度,對板料實現“套裁”,極大地提高板材的利用率,最大程度地減少了板材的邊角料。

                      另外,S4沖剪復合中心可以進行“邊沖邊剪”;而不是等到所有沖壓工作完成后再進行剪切,數控系統會根據具體工作情況優化其沖剪路徑及順序,而無需操作人員的干預?!斑厸_邊剪”的加工工藝,可以很好的平衡前道沖剪中心和后道設備多邊折彎中心之間的生產節拍。

                      ⑷S4卸料裝置T2L/AGV。

                      在上一道工序中,S4在裁切門板的過程中所剩余的材料可以自動流向下一道的S4卸料裝置T2L/AGV,操作員可以直接從上面取下剩余的材料,進一步做其他工藝的加工,例如門框等,這樣可以使材料利用最大化。

                      ⑸ACP折彎中心上料裝置。

                      經過S4沖壓剪切的門板會經過ACP裝置來進行再定位和傳輸,以便下一道工序的生產。

                      ⑹RIP板材翻轉裝置。

                      經過再定位的沖壓門板與RIP裝置進行翻轉,確保沖壓門板的反面在折彎后處于內面,保證產品的貼膜面處于外面。

                      ⑺P4多邊折彎中心。

                      門板通過P4的上料小車輸送到定位區域進行折彎定位。P4配備的機械手可夾持金屬板料,在定位后實現任意角度旋轉;折不同尺寸和形狀的彎,無需更換模具;通過一副通用的萬能模具以及上、下折彎刀,對板料的一邊或者多邊,進行向上或者向下的多次折彎。板料一次定位,完成四邊折彎。整個折彎過程完全自動化,真正體現“柔性”的特點。其革命性的液壓、伺服混合驅動方式–既保留了液壓驅動:折彎能力強、工作穩定的特點;又融入伺服驅動:控制精準、易調整易保養和低能耗的優勢。

                      ⑻SAP下料裝置。

                      在門板完成折彎成形后,通過SAP下料裝置的滾軸輸送到操作員手邊,方便操作員進行卸料。

                      image.png

                      為客戶帶去的利益

                      ⑴整個生產流程全部自動化,無需人工干預,將人工對產品質量的影響降到最低,保證產品的質量始終如一,幫助客戶在其行業的競爭中獲取產品質量優勢。

                      ⑵薩瓦尼尼的智能化軟件能夠實現圖形化操作、智能化套裁和參數化編程等功能,讓用戶在產品設計、測試和生產落地等方面成本最小化。

                      ⑶S4的復合沖頭庫和P4的萬能折彎模具保證了生產的高柔性,在生產的產品變更時無需換模,無需重新調整設備,便可以直接生產,大大提高了客戶在小批量多品種生產的競爭力。

                      ⑷由于薩瓦尼尼設備的高柔性,使得客戶可以實現AB工件的成套生產,完成一套組裝一套,不需再局限于傳統的大批量生產,大批量組裝的落后生產

                      模式,大幅提高生產效率。

                      ⑸薩瓦尼尼S4+P4柔性生產線的板材物流環節、設備對不同產品的模具調整時間等都在運作過程中同時完成,不占用實際的生產時間,基本消除傳統工藝所造成的低附加值時間,大幅提高產品的單件成本。

                      ⑹薩瓦尼尼S4+P4柔性生產線的少人化特點,相比原本使用傳統沖床和折彎機的生產模式,可以減少大量人工。以鑄誠為例,原本兩班倒需要30人,

                      現在僅需1人便可以做到同樣的產量,

                      每年可節省大約180萬元左右的人工費。

                      ⑺薩瓦尼尼特有的訂單管理軟件,可以幫助客戶將所有生產信息數字化,讓客戶對整個生產流程一目了然,提升工廠管理水平,邁入智能制造行列。

                      業界新聞

                      網站編輯閱讀(1237)

                      奧迪中國又將換帥溫澤岳擔任奧迪中國總裁

                      奧迪官方消息透露,溫澤岳(Dr.JürgenUnser)將接替即將退休的安世豪(WernerEichhorn),擔任奧迪中國總裁,并將于2022年1月1日起領導奧迪在華業務。

                      “溫澤岳博士擁有豐富的中國市場經驗,在這一崗位上,他將在推進奧迪在華未來戰略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眾W迪汽車股份公司管理董事會主席杜思曼表示,隨著溫澤岳的履新,奧迪將與在華合作伙伴一道繼續落實奧迪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戰略。

                      image.png

                      奧迪中國總裁溫澤岳

                      百超迪能&銳科30000W特高功率高速光纖激光切割機新品發布會成功舉辦

                      2021年12月10日,深圳迪能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成功舉辦D~SOAR PLUSG 30000W特高功率高速光纖激光切割機新品發布會。發布會在百超迪能深圳總部舉行,有100多名來自用戶企業的代表和多家行業媒體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新品的發布會和揭幕儀式。用戶代表聆聽完新品講座之后,分組觀看新機現場打樣操作,參觀了百超迪能展廳及百超深圳自動化展廳。最終有20多家客戶把握了百超迪能和銳科的發布日專享的雙重優惠購機大禮,現場下定金購買了不同功率的平面激光切割機和三維切管機。本次新品發布會還實現了線上直播,通過MFC金屬板材加工、榮格和維科激光三家行業媒體在全球的網絡進行了傳播,獲得了十幾萬人次的觀看熱度。

                      image.png

                      偉巴斯特中國區代理總裁張麗華

                      偉巴斯特換帥張麗華擔任中國區總裁

                      12月15日,偉巴斯特官方宣布:偉巴斯特集團董事會任命張麗華先生自2022年2月1日起擔任偉巴斯特中國區代理總裁,全面負責中國區業務,直接向集團董事會董事賀雷德先生

                      (FreddyGeeraerds)匯報。在集團董事會的授權支持下,張麗華先生將增強偉巴斯特在中國的發展實力和市場領導地位,并推動集團新能源業務在中國區快速發展。

                      張麗華2002年起加入偉巴斯特中國,先后擔任過項目經理、銷售經理、客戶總經理,業務拓展及銷售副總裁和客戶組副總裁等職務;從2019年10月起,他開始擔任偉巴斯特中國區常務副總裁,全面負責中國區戰略發展規劃、公共事務及中國區客戶組業務。

                      image.png

                      寧德時代入股常州鋰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2月16日,寧德時代入股常州鋰源新能源公司,常州鋰源新能源公司新增寧德時代關聯公司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問鼎投資有限公司、福建時代閩東新能源產業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為股東,同時公司注冊資本增至約4.81億人民幣,增幅約35%。

                      常州鋰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5月,法定代表人為石俊峰,經營范圍含電子專用材料制造、研發、銷售;新材料技術研發;專用化學產品銷售等。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股東還包括江蘇龍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山東圣德SD30伺服直驅螺旋壓力機新品簽約山東神力索具

                      12月19日,山東圣德智能裝備有限公司SD30伺服直驅螺旋壓力機推介會暨與山東神力索具有限公司簽約儀式在淄川舉行。來自淄川區、淄川經濟開發區的有關領導;來自中國機械總院北京機電研究所、中國機械總院鄭州研究所、太原科技大學、精密成形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濟南研究院的多位專家,來自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協會、山東省鍛造行業協會、淄博市裝備制造業協會、淄博西北商會等行業協會的專家領導,以及山東神力索具有限公司等合作方企業代表等,共100余人參會。

                      馬斯克:特斯拉將在2022年舉辦上海超級工廠參觀之旅

                      12月20日,特斯拉CEO馬斯克在社交媒體表示,特斯拉計劃于2022年在上海超級工廠舉辦工廠參觀之旅。有網友問馬斯克,特斯拉什么時候會在上海超級工廠舉辦派對/工廠參觀?馬斯克回應稱:“2022年的某個時間?!?/p>

                      豐田預計2021年在華銷量創新高

                      12月20日,中國駐名古屋總領事劉曉軍在館內會見豐田汽車中國部部長井上大介。

                      井上部長介紹豐田汽車在華經營狀況,表示2020年在新冠疫情和全球車市下行的雙重壓力下,豐田汽車在華銷量逆勢增長至180萬輛,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市場,預計2021年銷量將再創新高。豐田汽車堅定支持北京冬奧會,已向北京奧組委交付2200余臺電動化車輛用于賽事服務,積極助力“綠色辦奧”。豐田汽車對中國市場和投資環境充滿信心,將一如既往深化雙方務實交流與合作,為中日經貿合作作出新的貢獻。

                      充電樁安裝難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發聲

                      12月20日,制約電動汽車發展一大原因是電動汽車相關基礎配套設施的不完善,尤其是充電樁的設置,不少消費者認為,買了電動汽車,有沒有家用充電樁完全是兩種不同的用車體驗。

                      威馬汽車創始人發布了一條微博,截圖了一張威馬車主發給他的私信。這位威馬車主稱,自己是威馬W6(配置|詢價)的車主,坐標廣州,今年10月提的車,但是將近兩個月過去了,自己的充電樁還是沒法在小區裝上。找了各方,但物業就是不批,以車位無法安裝和用電配額等理由,始終不肯蓋章。該車主直言,自己有點后悔。

                      針對此事,沈暉表示,每次聽到車主向自己抱怨充電樁安裝難問題,心情都很沉重。沈暉稱,2021年威馬交付了4萬多輛,但隨車配送的充電樁,卻有近2萬根送不出去。沈暉還稱,電容量、停車位、安全隱患,物業拒絕的理由太多了,對此,沈暉也表示,用戶說被物業拿捏的死死的。

                      三星開始為特斯拉下一代自動駕駛計算機生產芯片

                      12月20日,2022年三星不僅在技術設備(手機、可穿戴設備等)等領域將發布新產品,還將專門為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市場創建的新技術設備。當前該公司已經開始生產新設備,第一批設備將在2022年1月的第一周開始進入市場。

                      即將推向市場的特斯拉Cybertruck將首次使用特斯拉最新的Hardware4計算機。韓國媒體的報道稱,三星將擊敗臺積電,獲得生產該計算機所使用的芯片的合同。

                      吉利、雷諾或將宣布成立合資企業,在韓國聯合生產混合動力汽車12月21日,三位知情人士表示,吉利控股和法國雷諾或很快宣布達成協議,在韓國聯合生產吉利混合動力汽車,并考慮向美國免稅出口汽車。

                      報道稱,這項合資企業(JV)交易自今年年初開始醞釀,將使雷諾有能力維持其在韓國市場陷入掙扎的業務,以及更廣泛地支持其在亞洲地區的存在。消息人士稱,雷諾將組建一個以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為重點的新品牌,該品牌將由雷諾和吉利共同管理。

                      image.png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

                      余承東:智能汽車黃金時代正在到來

                      12月21日,在今日的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生態論壇上,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BGCEO、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CEO余承東發表演講。

                      他表示,汽車行業正經歷著百年未有的大變革,而這個時代最需要生態型企業。

                      汽車行業正在從垂直集成走向交叉跨界的生態模式,華為將堅持平臺+生態戰略,在智能汽車領域,基于新的電子電氣架構,新的平臺,華為推出智能汽車數字平臺iDVP、智能駕駛計算平臺MDC、HarmonyOS智能座艙,為智能汽車提供三大數字底座和開發工具,讓合作伙伴的開發變得更加便捷、高效,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出行體驗。

                      他表示,智能汽車的黃金時代正在到來,華為期待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到智能化演進的生態中,共同加速智能汽車的演進,把數字世界帶入每一輛車。

                      現代汽車(中國)換帥李赫埈將接棒李光國

                      日前,現代汽車集團中國區副總裁李赫埈將接替李光國,擔任現代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全面負責現代汽車集團(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經營管理。據悉,新的人事任命將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現代汽車集團方面表示,李赫埈現任職務為現代汽車集團中國區副總裁,其于2001年起開始服務現代汽車集團在華事業,在政府溝通、企業戰略規劃、產品技術“新四化”布局、合資企業發展管理、氫燃料電池布局發展、本土化管理等領域具有豐富經驗。

                      理想汽車與重慶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日前,重慶市政府與理想汽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重慶將全力為理想汽車提供服務保障,積極支持理想汽車在渝發展壯大。

                      重慶市市長唐良智表示,理想汽車是國內造車新勢力代表企業,希望以此次簽約為契機,積極參與重慶汽車產業發展,聚焦汽車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在渝打造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生態。重慶將全力為理想汽車提供服務保障,積極支持理想汽車在渝發展壯大。

                      李想則表示,重慶擁有良好發展環境、堅實產業基礎和廣闊市場空間,在推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明顯成效。理想汽車將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加大在渝投資布局力度,持續深化與重慶的戰略合作。目前理想官方并未透露未來將在重慶市的部署戰略,相關消息我們會持續關注。

                      領創激光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新品發布暨(蘇州)工廠線上技術開放日成功舉辦

                      2021年12月22日,領創激光成功舉辦線上新品發布暨線上技術開放日活動,發布先進的領寶LB3015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領航LH6025三萬瓦超高功率的超大幅面坡口激光切割機、LEADπW超大臺面激光焊接機等7臺先進機床及諸多技術成果。發布會通過MFC金屬板材成形和維科激光網直播,累計獲得8萬多次的點擊率,獲得了業內廣泛關注。

                      直播由領創激光貿易公司王葉平副總經理主持,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陳超先生、意大利PRIMAPOWER公司中國區總經理羅伯特~扎諾蒂先生、銳科激光副總工程師高輝博士、領創激光常務副總經理宋維建先生和領創激光技術總監沈暉先生出席新品發布會,并共同為領寶LB3015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揭幕。

                      2021全國機械工業經濟形勢報告會在京召開

                      12月24日,2021全國機械工業經濟形勢報告會在北京正式拉開帷幕。本屆報告會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國機械聯)主辦,機械工業信息中心、河鋼集團有限公司、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協辦,機經網承辦。本次會議圍繞著當前國際形勢及國家安全、中國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分析及形勢預測、以及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分析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闡述和解讀。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中國機械聯、國家信息中心戰略規劃研究院的領導及權威專家前來參會并做了精彩報告。各專業協會、地方行業協會、機械工業企業、行業研究院所的主要負責人,以及金融、證券行業相關機構負責人,各地方機械行業主管部門領導出席了此次盛會。

                      今年的報告會是在一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下舉辦的,世界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相互交織,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前所未有。2021年我國經濟實現了“十四五”規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良好開局,經濟發展與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數據顯示,2021年1~11月機械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高于同期全國工業0.9個百分點。1~10月,機械工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總額20.5萬億元,同比增長18.03%,低于全國工業3.04個百分點。1~10月,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27萬億元,同比增長13.19%,低于全國工業28.97個百分點。1~11月,我國機械工業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9413.85億美元,同比增長27.34%。1~11月,機械工業重點監測的121種主要產品中,產量同比增長的產品有94種,占比77.69%,同比下降的有27種,占比22.31%。

                      MFC行業觀察

                      網站編輯閱讀(1058)

                      11月財新中國制造業PMI降至49.9供給約束減弱

                      盡管電力短缺有所緩解,受疫情反彈、內外需疲弱等因素影響,11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落入收縮區間,制造業景氣度有所減弱。

                      image.png

                      12月1日公布的11月財新中國制造業PMI錄得49.9,較10月下降0.7個百分點,繼8月之后再次位于榮枯線以下,反映制造業修復進程放緩。

                      這一走勢與國家統計局PMI相悖。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1月制造業PMI錄得50.1,較10月上升0.9個百分點,結束了連續兩個月的收縮態勢,重回擴張區間。

                      與10月制造業需求強、供給弱相反,11月制造業供給明顯恢復,但需求疲弱。由于供給約束減輕,尤其是電力短缺有所緩解,制造業生產指數重回榮枯線以上,結束了連續三個月的收縮。不過,顧客需求低迷,成本上揚,部分企業用電依然受限,拖累了制造業生產整體增速。需求方面則略顯低迷,新冠疫情反彈疊加產品價格上漲,對需求形成抑制,11月新訂單指數由擴張區間落入收縮區間。

                      外需方面,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四個月落入收縮區間,但收縮率為四個月來最弱。企業反映外需減弱的原因是疫情持續,產品運輸遇到困難。生產雖有恢復,但需求疲弱、成本壓力導致企業收縮用工。11月就業指數連續四個月低于榮枯線,并且收縮程度較10月有所惡化,其中消費品生產企業就業收縮尤為明顯。

                      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措施成效初顯,通脹壓力得到部分緩解。10月制造業購進價格指數曾急劇上揚,11月漲幅大幅收窄。受調查企業表示,鋼鐵價格降幅較為明顯,但化工原材料和電子品價格依然高企,運費亦未見明顯下調。與成本端價格變化一致,出廠價格指數也明顯下降。不過,兩個價格指數仍擴張區間,通脹壓力不容低估。

                      受訪企業反映供貨商存貨量低、物流延誤,供應遲緩問題持續,但拖延情況發生率為2021年3月以后最低。供需恢復不平衡,導致制造業企業庫存被動增加,11月產成品庫存和原材料庫存指數均略高于榮枯線。

                      制造業企業家對未來保持信心,樂觀度較10月有所回升。市場認為,疫情的緩解、需求的增加、供應鏈的恢復,均是值得期待的正面因素。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11月制造業景氣度基本維持平穩,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和通脹壓力緩解是突出特征。10月下旬至11月中上旬,多省市出現散發新冠疫情壓制了需求側。電力供應短缺得到緩解后,供給側開始恢復,但受需求影響,供給恢復幅度有限,基礎尚不牢固。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措施初見成效,制造業企業成本壓力大幅緩解。政策層面,中小企業紓困仍是重點,就業惡化,居民收入增幅有限,消費品購買力薄弱等問題,也應給予足夠重視。此外,部分原材料價格依然位于高位,企業還面臨較大成本壓力,通脹問題尚不可掉以輕心。

                      image.png

                      2021年11月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簡析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21年11月,汽車產銷環比繼續保持增長,總體好于月初預測。具體分析如下:

                      一、總體運行情況概述

                      11月,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總體穩定,黨中央和國務院出臺的一系列加強能源供應保障、穩定市場價格等政策措施成效不斷顯現,電力供應緊張情況有所緩解,原材料價格有所回落,制造業景氣面有所擴大,非制造業總體保持穩定恢復。汽車行業努力克服芯片供應緊張、散點疫情爆發、政策法規調整等影響,產銷形勢總體略好于月初預期。

                      從當月情況來看,11月汽車產銷同比繼續下降。分車型看,乘用車雖受到芯片供應依然不足、散點疫情爆發的影響,但月產銷環比上升,運行態勢基本與10月一致;商用車受國六排放法規切換、“藍牌輕卡”政策調整預期帶來的消費觀望以及行業紅利不斷減小等因素,產銷同比依然呈現大幅下降,運行態勢弱于10月。雖然汽車產銷下行壓力較大,但是行業仍然不乏亮點。一是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依舊旺盛,產銷繼續創新高,累計產量已超過300萬輛,銷量接近300萬輛,1~11月累計銷量滲透率提升至12.7%,目前,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接受度越來越高,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二是本月汽車出口同比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三是中國品牌乘用車份額同比連續8個月保持增長。

                      展望12月,隨著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發展,汽車消費需求仍然穩定。但是供給端仍存在不確定性,芯片供應緊張的問題依然存在,年底各地有序用電、國內散點疫情增加了汽車產業潛在的產業鏈斷供風險。疊加去年同期高基數因素影響,汽車產銷保穩壓力依然較大。綜合判斷,全年汽車產銷量將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image.png

                      二、2021年11月汽車工業運行情況:

                      ⑴汽車產銷同比下降。

                      11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8.5萬輛和252.2萬輛,其中實際銷量完成好于月初預測。從增速變化來看,產銷環比分別增長10.9%和8.1%,同比分別下降9.3%和9.1%,產量降幅比10

                      月擴大0.5個百分點,銷量降幅比10月收窄0.3個百分點。與2019年同期相比,產量同比下降0.5%,銷量同比增長2.5%,其中產量增速較10月由正轉負,銷量增速比10月擴大1個百分點。去年12月汽車產銷水平位居全年最高,為283萬輛,疊加芯片供應不足問題依然存在,因此今年12月汽車行業仍然面臨很大壓力。

                      1~11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17.2萬輛和2348.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和4.5%,增幅比1~10月均繼續回落1.9個百分點。與2019年同期相比,產銷同比分別增長0.5%和1.5%,產量增幅比1~10月回落0.1個百分點,銷量增幅比1~10月擴大

                      0.1個百分點。

                      ⑵乘用車產銷同比下降,豪華車繼續增長。

                      11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23.1萬輛和219.2萬輛,環比分別增長12.2%和9.2%,同比分別下降4.3%和4.7%,降幅比10月分別收窄0.4個百分點和0.3個百分點。分車型來看,四類車型產銷同比均下降。與2019年相比,乘用車產銷同比增長3%和6.5%,增幅比10月擴大0.6和3.1個百分點。11月汽車芯片供應依然緊張,疊加國內散點疫情的影響,乘用車市場繼續低位運行,態勢與10月基本相當。

                      1~11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887.9萬輛和1906.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9%和7.1%,增幅比1~10月均回落1.7個百分點。與2019年同期相比,產銷同比分別下降1.7%和1%,降幅比1~10月分別收窄0.6和0.9個百分點。

                      11月,國內生產的豪華車銷量完成31.9萬輛,同比增長3.5%,增幅比10月回落9.4個百分點。1~11月,國內生產的豪華車銷量完成311.2萬輛,同比增長19.5%,高于乘用車累計增速12.4個百分點。

                      ⑶商用車產銷同比大幅下降。

                      11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35.3萬輛和33.0萬輛,環比分別增長3.2%和1.1%;同比分別下降31.9%和30.3%,降幅比10月分別擴大5和0.6個百分點。分車型情況看,貨車、客車均呈現下降。與2019年同期相比,商用車產銷同比下降18%和17.6%,降幅比10月分別擴大13.7和8.7個百分點。受國六排放標準切換、“藍牌輕卡”政策預期帶來的消費觀望、房地產開發行業較冷以及前期政策紅利逐步減弱等因素影響,下半年商用車市場需求弱于上半年。

                      1~11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429.3萬輛和442.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9.1%和5.3%,降幅比1~10月均擴大2.8個百分點。分車型產銷情況看,客車增幅回落,貨車降幅擴大。與2019年同期相比,商用車產銷同比增

                      長11.1%和14.2%,增幅比1~10月分別回落3.7和3.6個百分點。從客貨細分車型情況看,本月除微貨銷量增長以外,其他車型銷量均同比下降。其中重型貨車減量最多,降幅最大。輕型貨車同比減量也較大??蛙囍?,輕型客車同比降幅比上月進一步擴大。

                      ⑷新能源汽車產銷雙雙超過40萬輛。

                      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5.7萬輛和4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倍和1.2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7.2萬輛和36.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倍和1.1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5萬輛和8.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6倍和1.7倍;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2輛和147輛,同比分別下降26.4%和49.3%。本月新能源產銷繼續刷新記錄。從細分車型來看,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產銷也均刷新記錄。11月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17.8%,繼續高于上月,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達到19.5%。

                      1~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02.3萬輛和299萬輛,同比均增長1.7倍。市場滲透率達到12.7%,高于前10月。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0.4萬輛和246.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8倍和1.7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1.7萬輛和52.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倍和1.4倍;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均完成0.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3.0%和16.0%。

                      image.png

                      ⑸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同比繼續增長。

                      11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102.2萬輛,同比增長7.2%,市場份額達到46.6%,比同期提升5.2個百分點。1~11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840.6萬輛,同比增長25.1%,市場份額達到44.1%,比同期上升6.4個百分點。

                      ⑹重點企業集團市場集中度低于同期。

                      1~11月,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銷量合計為2019.8萬輛,同比增長2.4%,占汽車銷售總量的86.0%,低于上年同期1.8個百分點。

                      ⑺汽車出口同比保持快速增長。11月,汽車企業出口20萬輛,環比下降13.6%,同比增長59.1%。分車型看,乘用車本月出口17.0萬輛,環比下降14.1%,同比增長71.2%;商用車出口3.0萬輛,環比下降10.5%,同比增長13.0%。本月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貢獻度為32.9%。

                      1~11月,汽車企業出口179.3萬輛,同比增長1.1倍。分車型看,乘用車出口142.7萬輛,同比增長1.2倍;商用車出口36.6萬輛,同比增長77.0%。

                      11月挖掘機銷量降幅持續擴大,開工小時數維持平穩

                      據工程機械協會數據,2021年11月我國挖掘機總銷量為20,444臺,同比減少36.60%。其中,國內銷量14,014臺,同比減少51.40%;出口6,430臺,同比增長89.00%。2021年1~11月,我國挖掘機累計銷量為318,746臺,同比增長7.66%。其中,國內銷量258,934臺,同比減少2.49%;出口59,812臺,同比增長95.91%。11月小松中國挖掘機開工小時數為109.70,同比下滑19.52%,仍處于近五年同期最低水平。國內方面,下游需求持續走弱導致挖機銷量同比持續下滑。出口方面,雖然挖機出口量再創歷史新高且增速繼續回升,但由于出口占比仍較低,因而難以完全對沖國內銷量的下滑。此外,挖機開工小時數已連續8個月處于近五年最低水平,反映下游需求仍較為低迷,預示后續國內挖機銷量大概率難以企穩回升。

                      其他工程機械銷量增速持續回落,印證行業景氣逐漸下行其他工程機械方面。裝載機11月銷量9,975臺,同比減少8.53%,1~11月累計銷量131,652臺,同比增長9.77%。汽車起重機10月銷量1,686臺,同比下降55.20%,1~10月累計銷量44,588臺,同比下降1.24%。叉車10月銷量8.39萬臺,同比增長6.73%,1~10月累計銷量93.06萬臺,同比增長45.49%。與挖機類似,在國內下游需求持續走弱、出口增速下降等因素影響下,裝載機、汽車起重機以及叉車等工程機械銷量增速亦逐漸下降乃至轉負,印證本輪行業周期已逐漸進入下行階段。

                      11月動力電池裝機量約18.14GWh,同比增長102%

                      根據新能源汽車交強險口徑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約37.9萬輛,同比增長97%,動力電池裝機量約18.14GWh,同比增長102%。從裝機量電池類型來看,2021年11月三元動力電池裝機量約9.48GWh,同比增長74%;磷酸鐵鋰動力電池裝機量約8.62GWh,同比增長147%。在磷酸鐵鋰版車型ModelY、model3、比亞迪漢EV、宏光MINIEV帶動下,磷酸鐵鋰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增速大幅領先三元動力電池。

                      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發展帶動,圓柱鋰電池出貨量持續增長

                      高工產業研究院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圓柱動力電池裝機量約6.63GWh,同比增長14%。預計全年同比增長有望超100%。2021年圓柱鋰電池出貨量持續快速增長,GGII預計全年同比增長有望超100%,增長動力主要來自于:1)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發展帶動,圓柱鋰電池出貨量持續增長,GGII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圓柱動力電池裝機量約6.63GWh,同比增長14%;2)其他細分市場如電動工具領域,日韓企業重心轉移動力市場,對電動工具市場戰略性退出,使得國內企業圓柱出貨量快速增長。

                      2021年底七省高鐵里程突破2000公里

                      2021年12月底全國高鐵匯總里程數據約4.1萬公里,如不包含時速200公里及以下線路,則高鐵里程約為3.5萬公里,時速250-350公里準高鐵占比約85%。目前已有7個省份高鐵里程突破2000公里,分別是廣東、安徽、江蘇、山東、遼寧、湖南、江西。2022年隨著鄭萬高鐵全線貫通和黃黃高鐵、鄭濟高鐵鄭濮段開通,湖北和河南省的高鐵里程也將突破2000公里。

                      11月地產銷售降幅收窄,家電零售略顯疲軟

                      地產數據:1~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較2020年同比增長5%(較19年同期+6%),2021年11月單月較2020年同期下降14%,降幅較之前有所降低,主因信貸環境得到邊際改善,房企資金壓力稍微緩解。1~11月房屋竣工面積同比+16%,其中11月同比+13%,竣工面積增速環比大幅提升,或因短期資金鏈放松。

                      家電產銷:

                      ⑴空調:出廠方面,11月家用空調出貨978萬臺(同比2.4%),其中內銷517萬臺(同比-4.5%),今年制造成本上漲導致企業雙十一宣傳不及往年,零售數據平平;11月空調出口460萬臺(同比+0.1%),增幅有所縮窄,主因備貨需求逐漸趨緩。零售端:11月空調全渠道零售量/額同比-21%/-16%,較2019年同期分別-45%/-36%,主因受到地產銷售偏弱、雙十一促銷力度弱等因素影響。價格方面,20Q4起行業均價同比轉正,11月線上/線下價格維持高增長,同比分別+3%/+13%;⑵大廚電:11月油煙機全渠道零售量/額同比-18%/-8%,較19年同期-13%/-6%,景氣度不佳主因年初需求過度釋放以及地產銷售不景氣;⑶冰箱&洗衣機:11月冰箱量/額較2020年同期-12%/-3%,較19年同期-8%/+2%,洗衣機11月零售量/額分別同比-16%/-12%,較19年同期-6%/-3%。4.清潔電器:11月清潔電器線上零售量/額同比-7%/+27%,線下零售量/額同比-32%/-21%,基數增高導致同比趨緩。

                      添加我的信息到《金屬板材成形》發行庫

                      聯系我們獲取資料
                      亚洲国产一级无码中文字